第179章 進攻(2)(1 / 2)

第2軍團守楊坊山及烏龍山一線及烏龍山要塞;第36師固守紅山、幕府山一帶;第66軍至大水關附近集結待命;第83軍的第156師及第36師一個團在青龍山、龍王山一線掩護撤退。又命在鎮江的第103師、第112師向南京急進。

10幾個師10多萬人馬齊集南京。除江門外,南京城門都緊閉,並用多層沙袋加固城門工事,守城部隊嚴陣以待。中國軍隊在南京城四周收攏成一隻巨大的拳頭,就等著日軍往這隻鐵拳上撞了。

南京保衛戰開始後,日軍三路進攻勢如破竹,南京外圍戰略要地相繼失陷。很快日軍就突破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

12月9日,南京複廊戰正式開始。

清晨,六七十架日機掩護著地麵部隊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日軍的炮彈炸彈鋪天蓋地在中國守軍陣地和南京城內外炸響。

日軍的一架飛機飛臨南京城上空,盤旋一圈以後,投下了一包東西。奇怪,東西落地以後並沒有炸,守軍士兵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個空投袋,上書‘南京為戍司令長官唐生智收。’於是,趕緊送交司令長官部。

唐生智展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投降勸告書”幾個大字。下麵寫道:百萬日軍已席卷江南,南京城處於包圍之中,由戰局大勢觀之,今後交戰有百害而無一利。惟江寧之地乃中部古城、民國首都、明孝陵、中山陵等古跡名勝蝟集,頗具東亞文化精髓之感。日軍對抵抗者雖極為峻烈而弗寬恕,然於無辜民眾及無敵意中國軍隊,則以寬大處之,不加侵害;至於東亞文化,猶存保護之熱心。貴軍苟欲繼續交戰,南京則必難免於戰禍,是使千載文化盡為灰燼,10年經營終成泡沫。故本司令官代表日軍奉勸貴軍,當和平開放南京城,然後按下辦法處置。

大日本陸軍總司令官,鬆井石根。

唐生智看罷冷笑一聲,把勸降書撕得粉碎:“傳我的命令,準備與日軍決一死戰。各部隊要與陣地共存亡,擅自撤退者按連坐法嚴懲不貸!”

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對鬆井的最後通牒置之不理,並於當日下達了“衛參作字第36號”命令作為回答。內容為:“本軍目下占領複廓陣地為固守南京之最後戰鬥,各部隊應以與陣地共存亡之決心盡力固守,決不許輕棄寸土、搖動全軍,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後移,定遵委座命令,按連坐法從嚴辦理。⑵各軍所得船隻,一律繳交運輸司令部保管,不準私自扣留,著派第78軍軍長宋希濂負責指揮。沿江憲、警嚴禁部隊散兵私自乘船渡江,違者即行拘捕嚴辦。倘敢抗拒,以武力製止。”企圖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戰。

日軍勸降不成,惱羞成怒,向南京發起更加猛烈的進攻。一時間,南京城外炮聲轟轟,殺聲震天,天昏地暗,日月無光。10萬中國軍隊與強大的日軍展開了抗戰以來絕無僅有的殊死搏鬥。

城外,兩軍廝殺,血流成河。城內,唐生智沉著鎮定,一如平日。

在隆隆的槍炮聲中,唐生智照例每日傍晚在庭前散步,侍從身背大暖瓶,手捧茶壺和三炮台跟在後麵服侍。每隔幾分鍾,唐生智就要用熱毛巾擦擦臉,輕輕地品一口香茗,然後又不緊不慢地吐出一串串煙圈,那副悠然自得旁若無人的模樣,仿佛這場血戰根本就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