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五十一、嬪妃(2 / 3)

我笑著拉過薑嬪的手:“小壞點子,從小就愛唬調人,知道的知道你愛熱鬧,喜歡逗趣,不知道的還以為你真作弄人出醜呢。瞧把嘉嬪給氣的,還不給人賠禮去?”

薑嬪嘟起了嘴,拉長聲音,眼睛撇著別處,嬌聲嬌氣的道:“嘉嬪姐姐,我錯了,我不該說你給皇上送東西是為了見皇上,那是我以小心之心置了你的君子之腹。”

嘉嬪硬生生的話像是從喉嚨裏擠出來的:“好妹妹千萬別這麼說,是我糊塗,沒想得周全,想著不過是給皇上送點吃食,是小事情,下回有事,都來請教妹妹就是了。”

薑嬪一下子撲到我的身子,拉著我的袖子不依道:“太後,您看嘉嬪,我都給她賠禮了,她還不饒我,知道我從小不愛管俗事,笨手笨腳的不會幹活,光拿話堵我呢。”

我笑著點了點她的額頭:“真不該饒你,這麼大人了,還孩子似的。你忘了皇上為什麼封你為薑嬪?就是因為你是天潢貴胄,要你以身作則,給這些妹妹們做榜樣。”

薑嬪得意的看了嘉嬪一眼,撒了半天嬌,才慢慢站直了身子。本來她和光明同歲,,比嘉嬪小了一歲,雖然兩人同列嬪位,但一個自高出身,一個以勢壓人,一直看對方不順眼。

我拉過兩人的手,按在一起道:“你們都是小孩子家家的,又沒什麼心事,在宮裏也不比外頭,沒那麼多眼睛看著,很不必死守著規矩,有時候高興了說說笑笑最好,一時半會兒說差了,對著賠個禮也就是了,千萬莫放在心裏,傷了姐妹和氣就不尚算了。”

眾位嬪妃都站起來恭敬聽了,連著應聲。

我又肅容道:“這些也罷了,你們都是出身大家的好孩子,知書達理,這些小事不用我說,家裏想必都教好了,也用不著我這老太婆再來嘮叨。隻有一件事,我卻怕你們少年人不知道分寸,闖了禍就晚了,因此不得不說給你們聽,心裏莫要罵我老太婆多管閑事才好。”

人人都不敢怠慢,趕忙站起來應承。

我才道:“我知道你們都心疼皇上,人人都從少年那會兒過來的,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少年夫妻,誰不想著兩情相悅,朝夕相對,這也是人之常情。

隻是,皇上不是民間的鹵莽漢子,你們也不是隻知灶台坑頭的無知民婦。皇上不僅是你們的丈夫,還是天下人的主人,天下安危係於皇上一身,皇上安,則天下安。你們疼皇上,不僅是疼丈夫,更要記得,他是天子。你們要守的不僅是為婦之道,更要守後妃之德。後妃之德,在德在敬,在容在忍。

如今皇上年少,心思用在**上的,的確少些。這我也勸過皇上,為皇家多多開枝散葉,在**雨露均沾。可皇上一心在社稷,他心裏有好一番大抱負,天下還有很多事等著他。這是皇上上不想辜負祖宗重托,下體恤萬民的英明,是皇上的仁義,就是我這母親的,也不好說他。你們身為後妃,更應該感到高興,皇上是個好皇帝。不要說抱怨皇上不來臨幸,就是皇上去了你們那裏,也要記得勸說皇上,把心思用在天下萬民身上,莫要沉迷溫柔鄉中,忘了一片雄心壯誌。”

說完話,我看了一眼站在我身側的方昭儀。她低著頭,彎著脖子,雙手緊緊貼著膝蓋上,站得筆直。

有嬪妃卻偷眼打量,見我看著方昭儀,嘴角不由露出一絲冷笑。

我笑著拍了拍方昭儀單薄的肩:“怎麼這麼不小心?說了免了你一切禮數,快坐下。”

又讓眾嬪妃都坐下,我才道:“說起這些,我倒真成了老糊塗了。有正經事不說,光和你們瞎扯這些有的沒的。

方昭儀如今有了身孕,昭儀這稱呼就不能再用了,這原本就是女官,當不得正經嬪妃。我昨兒和皇上商量,方昭儀雖是宮女出身,卻是從小伺候皇上的,情分非同一般,何況有了皇上第一個孩子,更是普天同慶的大喜事。先朝也有例的,百姓家的女兒做過女官,也不必非從彩衣開始,就先做榮華,等給皇上生了一兒半女再說。”

方昭儀,現在是方榮華了,跪下謝恩,眾位嬪妃自然又是一番做作。

宮中的慣例,如果是出身公卿之家的女子,一入宮就可以得到封號,也就是說,一入宮就會成為嬪以上的後妃。

而出身官宦家的女子,很多剛開始不過是最低級的彩衣,雖然不必和普通宮女一樣勞作,但上要伺候宮中主位,下要應付一應跟紅踩白的內侍,比起家中的養尊處優來,未免差上一些。但是,她們都是有背景的女子,除了少數幾個,都可以逐年升遷,等到晚年,很多也可以成為一宮主位。

至於從民間來的宮女,在宮中會被挑選,相貌好、資質好的經過細心教授,貼身伺候皇上和嬪妃、皇子公主,差一等的肯好好巴結,也可以學到一些宮內的技藝,出去也可以憑此謀生。如果有機會得了皇上的一朝臨幸,就有機會成為最低級的彩衣。可是,她們沒有娘家的支持,要是皇上從此忘了她們,又沒有生育,卻比一般的宮女更可悲。普通的宮女到了二十五歲,就可以被放出宮,還會給一筆陪嫁作為在宮中伺候多年的賞賜;如果是伺候後妃皇上的宮女,運氣好的還會被指給高門顯戶,雖然不一定是正妻,但因為是後妃甚至皇上身邊伺候過的人,都會得到很好的對待。但即使沒有指婚,在宮中的生活中她們多少都可以得到些賞賜,攢些積蓄,又因為在宮中住過多年,進退舉止,女紅刺繡,都被精心調教過,因此也不難得到良配。而那些被封為彩衣的宮女,得到的月銀和待遇雖然比一般的宮女好一些,可是依然要每日伺候宮中主位,又畢竟身在嬪妃,交際應酬是少不了的,這遠遠不是沒有恩賞的她們可以支持的,有娘家可以供給的還好些,有些家境貧寒的,往往隻有一身兩身可以見人的衣裳,幾件充場麵的首飾。等到了暮年,缺醫少藥,孤苦終老,就算最仁慈的帝皇也不會想到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