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節日消費麵麵觀

□節日花錢無怨無悔

當假日經濟火爆的時候,作為構成主體之一的消費者,他們的感受、他們的作用往往為人們所忽略。“五一”“國慶”“春節”的7天長假中,消費者扮演了一種什麼樣的角色呢?

仔細觀察,在商場熙熙攘攘的人流裏,你會發現一些人與眾不同。有的高聲嚷道:“這和俺們老家的百貨大樓差不多。”有的則嘟囔一句:“我們那兒的一百也有。”顯然,這是一些外地顧客。據業內有關人士介紹,節日期間,外地遊客購物竟成了一支生力軍。據北京某商場粗略估計,外地遊客購物增加了20%以上。

上海某管理學院的教授對消費者的這番心理進行了分析。他指出,假日經濟火就火在吃透了消費者心理。一為從眾,二為心理上的愉悅。消費者往往是通過購物、休閑來滿足自己的快感。

□不僅僅是購物,文化消費也日益增長

據統計,不少城市的節日消費,如廣州的娛樂文教類支出增長近一成,交通及通訊類支出增長一成二,居住類支出增長二成一,家庭設備類支出增長四成四,醫療保健類支出增長最大,接近七成。

有意思的是,節日期間,鮮花成了許多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居裝飾、走親訪友,人們都不忘買上一束鮮花。

根據黑龍江省民航貨運部門的反映,冬季哈爾濱市場上銷售的鮮花大部分是由廣州、昆明空運來的。每年春節,空運鮮花較上一年同期有所增長,有時增長30%,最多一天到貨10萬餘支。在一些鮮花店,買花的市民絡繹不絕,幾位店員忙著為顧客插花籃、打花束。據經營者介紹,由於空運費用等原因,盡管一些鮮花價格出現上漲,但仍然供不應求,這裏一天僅花籃就能銷售400多個。白雪皚皚的北國冰城,愈發顯得春意融融。

在全國各地,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節日裏暢銷的何止是鮮花,何止是哈爾濱在做空運鮮花的生意?

□節日經濟造就雙贏模式

有項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市居民的調查表明,13.9%的居民聽說過“假日經濟”的說法,83.1%的居民明確表示,節假日期間會比平時花更多的錢。具體到幾個重要節假日中哪一個會更多地支出,86.4%的居民表示是春節,16.9%的居民表示是“五一”勞動節和“十一”國慶節,8.9%的居民表示是元旦,也有5.3%的居民表示並不會因為節日而多花錢。八成以上的居民認為今後各個重大節假日期間,市場都會呈現消費熱潮,對“假日經濟”給予肯定。

應該說假日經濟創造了一種雙贏模式。

1.從大局出發,啟動了消費,拉動了內需;

2.由於服務業的發展,同時增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3.從具體的消費層麵看,消費者得到了身心愉悅;

4.商家的競爭,降低了商品及其服務的平均利潤,消費者也因此得到更多的實惠。

□節日購物,什麼東西都火

節日裏商機無限,商家銷售火爆、大賺一筆是意料中的事兒。盤點一下春節前後十幾天的賬目,幾乎所有商品的銷售額都清一色地攀升,商家在開心之餘,竟還發現了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最近幾個春節銷售額增幅最大的是電腦、家電、電訊商品等一些所謂的“奢侈品”,以食品為主的基本生活用品與往年相比增幅反倒相對降低了。

民以食為天。往年食品是人們迎來送往的主打禮品,近些年則是一些高檔商品如手機、電腦、家電等唱起了賀歲主角。以北京翠微大廈為例,商廈往年春節期間銷售額最大的商品是食品類,而2001年銷售額最大的變成了IT產品。其中,電腦比去年春節增長了3.5倍,電訊商品增長了1.6倍。而食品的增幅僅為12%左右,比去年下降了2個百分點。在北京城鄉貿易中心,電訊商品也是一直高居所有商品銷量的榜首,賣得最火的手機一天就能“走”500多部,其中半數以上都是作為新年禮物被消費者購買的。

從節日期間消費的熱點可以看出,隨著大多數人收入的提高,一些往日裏不被普通人關注的高檔商品正在成為緊俏貨。吃講營養,穿講名牌,用講時尚,人們越來越注重追求生活的質量。雖然節前是高檔商品熱賣期,但這些高科技含量、高生活品位的商品熱賣,仍不失為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一個信號。

□節日消市場有變化

上海市近年的春節市場不僅銷售額比去年同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而且每到2月初的消費市場還呈現了許多新的變化。

據統計,春節假日期間,全市100家大中型商業企業共實現銷售近10億元。其中,超市業8家公司最為突出,銷售同比增長7成左右;百貨業50家大店銷售額增長155%;同時食品業、餐飲業的銷售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回顧近年來各春節市場,會發現其中有不少新的變化。如:地區消費開始向超市和大賣場集中,致使這些場所的銷售紀錄不斷刷新。以上海為例,聯華、華聯和農工商三家超市公司同比分別增長了82.8%、80.2%、60.5%,超市成為居民地區消費的首選之地。與此相反的是,上海市民的休閑購物卻又向中心商業區集中了,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商店首當其衝——中聯商廈、友誼歐洲城、華聯商廈、市百一店分列步行街上漲幅度前四位;淮海路、四川北路、徐家彙商業區以及浦東的第一八佰伴銷售額也比平時有了較大的提高。另據對15家食品商店統計,雖然受周邊超市、大賣場的影響,但這些商店的銷售依然平均增長了6.8%,有的達到了8成以上。原因是不少食品店堅持特色經營,以名特優新商品吸引消費者,銷售就取得了好成績。

有關業內人士分析說,節日市場火爆的源動力來自四個方麵: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如今市民過年越來越輕鬆,悠閑購物、輕鬆過年、隨要隨買,促成節日期間吃、穿、用商品全麵旺銷;100萬人次的海外和內地遊客也形成了強大的外來購買力;而搬遷新房的市民增多又使不少家電市場、百貨大店的彩電、音響設備銷售暢旺;再加上各級商業部門重視節日市場,組織策劃了一係列豐富多彩的商業營銷活動,一些商業街在節日中銷售平均增長15—20%以上。

115.麵對商家促銷,節日消費需留神

每逢節日到來,各地又將催生一個消費熱潮,麵對滾滾商機,精明的商家自然又要使出渾身解數開展促銷活動。但消費者在消費時一定要睜大眼睛,仔細甄別,以免上當受騙。

□商家的招數

為了吸引顧客,商家們常常會打出“全市最低價”的招牌,消費者千萬不要怦然心動,因為所謂的“全市最低價”,其實裏麵有“鬼”。據物價部門介紹,在消費旺季到來的時候,商家都會使出這一招,其推出的“全市最低價”有時並不是最低價,而是“全市統一價”;有的純屬是信口雌黃,欺騙顧客。所以消費者一定要貨比三家,辨明真假,花錢要花個明白。還有一些商家打出“跳樓價”、“自殺價”、“虧血本”等種種降價宣言,擺出一幅“無可奈何”的“可憐”相,消費者也不要頓生憐憫之情,出手太快。

□信息偽造,誤導連篇

節日到了,一些消費者又要購買或更新家用電器了。隻不過現在的家用電器市場是五花八門,商家們各出奇招,魚目混雜、渾水摸魚肯定少不了,消費者可要打起精神,以免掉入陷阱。高科技家用電器產品自然人人喜歡,有的生產廠家和商家利用消費者這一心理,不論什麼類型的商品都被貼上高科技的外衣,比如無輻射電視、健康空調、新概念高智能DVD等等。其中不乏屬於真正高科技的產品,但也有一些隻是迷惑人的新概念炒作,並沒有什麼實際功能。如,某電器商場看到其打出“高智能DVD價格低,限量銷售”。經仔細打聽,其所說的“高智能”功能與普通DVD並無二樣,完全是用來蒙蔽不知情的消費者;其所謂的“限量銷售”,也隻不過是虧不起而玩的促銷虛套套,消費者不要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