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1010年—1063年),中國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2年即帝位,時年13歲。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享年54歲。在位41年。在位時候宋朝麵臨官僚膨脹的局麵,冗官冗兵特多,而對外戰爭卻又屢戰屢敗,雖然西夏已向宋稱臣,但邊患危機始終未除。後來雖一度推行“慶曆新政”,但未克全功。其陵墓為永昭陵。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躺著貴妃椅上,紫雲優雅的吃著桃子,順帶給海南補補曆史。
“宋仁宗趙禎,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封壽春郡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立為太子,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即位,初由太後劉娥垂簾聽政,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太後死,始親政。仁宗在位41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他在位幾十年,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修養生息,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仁宗皇帝當政期間,政府正式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論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論學問,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藝;但論生前死後的名聲,他卻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皇帝。”
“你說好就好?問世間有哪個當官的不腐敗?” 一撇嘴,海南不屑的說,“中國共產黨黑得死,還不是在裝正經……”“硬是要我寫議論文,論點論據都要有……”鄙夷的望了海南一眼,“你要是曆史課不翹課,不睡覺,不看《小說繪》,我就不用這麼辛苦的在這裏給你惡補曆史了!!!”忍無可忍的賞了一個爆栗子,龍紫雲狠狠的瞪了她一眼,“他對下人很仁慈。暮春時節,宋仁宗在禦苑散步,一段時間後,身邊的人發現他頻頻回頭張望,卻又什麼也不說,不知什麼意思。回到宮裏,他急匆匆地對宮女說:‘好渴,快幫我端水來喝。’宮女奇怪地問:‘陛下為何不在外麵取水喝,而忍渴這麼久呢?’他邊喝水邊說:‘我回頭找了多次,沒見掌管茶水的當值侍吏,又不便詢問,倘若一問,侍吏必受責罰,故忍渴而歸。’有一次用餐,他正吃著,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齒一陣劇痛,他趕緊吐出來,還不忘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對待下人的過失,宋仁宗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與難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他的確很仁慈。宋仁宗皇帝性情文弱溫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曆代曆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仁宗問從哪裏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28枚,每枚錢一千。仁宗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我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你看看,現在中國有哪個官員可以做到?一天,仁宗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饑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皇後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禦廚就好了,怎能忍饑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仁宗對皇後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禦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隻,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不堪計算,為我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於心不忍,因此我寧願忍一時之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