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2 / 2)

為什麼不說說莊稼、雨水、大黃牛同小豬情形?把信袖了就向衙署走去。衙署前貼了許多標語,寫的是美術字,歪歪斜斜,不大認識。縣長輕輕的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的說:

“美術字,怎麼回事?怎麼不寫何紹基、柳公權?”其時幾個保安隊兵士正抬了從民家借來的桌椅板凳,從衙署出來,就告訴他們不許弄錯,要一一歸還。

同樣時間康街村子裏小學生看熱鬧回來,大家學會了一個抗敵歌,有個師範生帶領孩子們高高興興的大聲唱著新學會的歌曲,村前村後遊行。油漆匠正回到王老太太側屋來收拾家夥。王老太站在大院中,一見兩個油漆匠,就說:“姓曾的,你回來了!今天可不算賬,你要錢,到縣長那裏告我去。”

聽到歌聲,想起建設局長說的話,接著又說:“轟炸機,轟炸機,油炸八塊雞,你們吃了我的雞做了些什麼事!水桶大炸彈從半天上掉下來,你們抱了炸彈向河裏跳?”兩個油漆匠咕咕笑著,不知說什麼好。

老太太又說:“你們看戲了,是不是?我說真話,今天可不算工錢。”

“不要緊,老太太。你百萬家當,好意思不把錢?老先生說明天請我們喝酒,答應一個人喝半斤。”

提起老官官,老太氣得開口不來。拾石子追逐那隻筍殼色母雞打著,“你個扁毛畜生,你明天發瘟死了好,活下來做什麼?”

第二天城裏上了報,說起這次下鄉宣傳,把做戲、演講、慰勞、訪問並代出征軍人家屬寫信,各種事情都用宣傳口吻很熱鬧的敘述到了,卻不曾提及把個小縣長忙得什麼樣子,花了多少錢。王老太太失雞事小,自然更不會提起。

作者附記

大家都說“下鄉宣傳”,這件事自然很好。可是宣傳並不止是靠“熱情”,還需要知識,需要知識,似乎比熱情多一些。想教育鄉下人,得先跟鄉下人學學,多明白一點鄉下是什麼,需要什麼,與城裏有多少不同地方。我眼看到一個私人服務團下鄉,就中還有一個小親戚,很熱心的隨同這個組織下鄉,擔任寫信工作,寫了上麵那類信。並且向我說,那次下鄉“很有趣味”。我還看到縣長,看到那老太太。實在覺得很悲哀。我們一切好的願望好的行為背後推動的是熱忱,希望達到的是效果。鄉村有些什麼,需要什麼,的確應當多知道些,值得多知道些。這裏所寫雖隻是西南省份一個小縣中情形,說不定還可給下鄉的朋友一點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