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北京的那天我哭了。
已經好幾年沒流過眼淚了,上次哭還是奶奶去世的時候。
對麵坐著的李昊陽一時不知所措,他手忙腳亂的遞過來兩張紙巾。
“我靠,哥們,這在餐廳啊,你一個大男人,你是為了林娜哭嗎?”李昊陽問。
“我,不知道。”我說。
這眼淚是為了林娜嗎?
仔細想,好像 是,但也不全是。
三年的感情,分手是痛苦的,但也過了最痛苦的那幾天,雖然想起來心裏還是會抽痛一下。
我們的感情還可以,但是,我的收入在北京買不了房,落不了戶,林娜決定嫁給一個北京人。
李昊陽說那個北京人沒我帥,可是,帥,在北京真的不是婚姻愛情的評判標準。
收入,工作,房子和戶口才是。
所以相親的人們隻匹配條件,不看其他,冰冷而現實。
這眼淚還為了什麼?
失去的工作?失去的三年時光?還有對未來前途渺茫的恐懼?離開這個喜歡又留不下來的城市產生的傷感?打拚三年去掉吃花住宿交通,其實沒有存下什麼錢?
這些組合在一起讓我的眼淚奔湧而出。
“祝你在北京發展順利。”我擦幹眼淚,舉起杯子和李昊陽碰杯。
“哥們,好好的,一定要好好的生活。”李昊陽說。
這是北京交到唯一一個的朋友。
.........
在北京西站,當我踏上火車的那一刻,心中的波瀾逐漸平息。過往的種種已成過往雲煙,唯一的選擇便是堅定地邁向前方。
而我的目標是義烏,這座世界聞名的小商品城。
我做了一些功課。
學曆高,能力強,家底厚的人選擇去北上廣深,草根還是選擇像義烏這樣的小城市。
上一次去北京就是一次錯誤的選擇。
這一次,我不想再錯。
到達義烏的時候是晚上九點,隨便定了個小酒店,住了一晚。
第二天,到處逛了逛,發現義烏到處都是工業村,做電商生意的很多。
我在商貿城附近找了一個單間租了下來。每個月1200元。
接下來,就是找工作。
我的計劃是先找工作穩定下來,熟悉當地環境,建立人脈關係,然後再慢慢的做點生意,從小做大。
我的專業是營銷,業務口,優勢是經驗豐富,年齡二十八歲,也不算大。
大叔級別的人在找工作,難度很大,投了一些簡曆,石沉大海,有幾個回複的,簡單的聊了幾句,再無音訊。
過了一周,才有一個發了麵試通知,是一個新能源銷售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