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哲倫(1480~1521年),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和西班牙進行航海探險。當時,哥倫布已經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達·伽馬也從印度返航並帶回了巨大的東方財富。懷著對東方財富和遠洋探險的向往,麥哲倫從實地了解到在東南亞群島的東麵是一片汪洋大海。他堅信地球是圓形的,並猜測在這片大海的東麵,肯定是哥倫布發現的美洲大陸,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次環球探航。
1519年,麥哲倫從西班牙出發,終於在1520年11月28日穿過一個海峽到達美洲西岸的大洋。這個海峽因此被命名為麥哲倫海峽。而他們眼前的大洋也因為風平浪靜而被命名為太平洋。1521年3月,麥哲倫船隊到達菲律賓群島。因參與島上部族的戰爭,麥哲倫受重傷而死。但他的船隻還是繼續向西航行,終於回到了西班牙。
香料之旅
自從羅馬人在東方的旅行和戰爭中嚐到過東方那辛辣而芳香、酸澀而清爽的調味品以來,西歐的廚房和酒廠就再也不想離開印度香料了。然而,西方人所需的這些東西均產自於東方,它們要從遙遠的東方漂洋過海,長途跋涉以及上稅,經過幾個月的海上危險航行,最後才能到達歐洲。
香料貿易風險雖然很大,利潤卻奇高,11世紀初胡椒是按粒計價,幾乎和銀子等量齊觀。因此中世紀以來,香料貿易一直以一本萬利而聞名,即使5艘船中有4艘連船帶貨葬身海底,即使265人中有200人不能返回家園,商人也不會有絲毫的損失。
香料創造的財富無法計量,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伴隨著高額利潤而來的是仇恨的忌妒。哪裏有人大發橫財,那些沒有得到好處的人就會自然而然地結成同盟。熱那亞人、法國人和西班牙人早對巧取豪奪的威尼斯睥睨相視,他們對埃及和敘利亞更是異常仇視,因為那裏的穆斯林像一座銅牆鐵壁把印度同歐洲隔絕開來,不準任何信奉基督教的船隻在紅海航行,不準任何信奉基督教的商人通過紅海,同印度的全部貿易必須通過土耳其和阿拉伯的商人進行。這樣明顯減少了基督教商人的收益,而且還會產生另一種危險,那就是歐洲商品的交易價格遠遠高於印度商品的價格,所有貴金屬都流到東方。由於這一明顯的損失,西方國家迫切想擺脫這種情形,於是各種力量終於聯合起來,而十字軍的遠征也絕不僅是想從異教徒手裏奪回“聖陵”的一種純宗教行為。
歐洲基督教徒的首次聯盟,是他們為衝破通往紅海的封鎖線,為歐洲、為基督教世界衝破同東方各國的貿易禁令而進行的第一次有計劃、有目的的共同努力。但他們未能成功,埃及仍然掌握在穆斯林手中,伊斯蘭教繼續阻礙他們前往印度的道路,所以就產生了另尋一條通往東方世界道路的願望。
哥倫布之所以敢於冒險去西方,達·伽馬去南方等,首先是因為他們胸懷大誌要為西方世界開辟一條免稅的通往印度的道路,從而突破伊斯蘭教的壟斷。在那個大發現的時代,支持英雄們的是商人,他們是主要動力,而最初征服世界的英雄,也淵源於世俗利欲,最初都是因為香料。
遠航之夢
當歐洲人對大西洋不再陌生時,他們還不知道太平洋的存在,這個比大西洋古老得多的地球上最大的水體臥伏在亞洲之東、美洲之西的巨大海盆上,那時還不曾有一個歐洲人闖入過。16世紀初,西班牙探險家從巴拿馬西岸的高山上,發現了新大陸和亞洲之間,有一個宏偉的大洋,歐洲人把它叫做 “大南海”。於是,歐洲的探險家們紛紛吵嚷著要去美洲尋找通向大南海的海峽,他們相信一定有一條這樣的海峽存在。在這些躍躍欲試的人群中,麥哲倫就是其中的一位。
1480年,麥哲倫出生於葡萄牙北部波爾圖的一個貴族家庭。當時貴族家庭的孩子可以進入王宮,在他10歲的時候,他和哥哥都被送入王宮。聰明過人的他,在那裏受到了良好而正規的教育。
1496年,16歲的麥哲倫進入了國家航海事務廳工作。這就相當於是一所秘密的航海學校。在那裏,他看到了遠征隊的許多秘密報告,學到了很多航行知識和當時最新的地理見解。
那時哥倫布已經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達·伽馬也從印度返航並帶回了巨大的東方財富。懷著對東方財富和遠洋探險的向往,麥哲倫於1505年參加了海外遠征隊。海外遠征隊是葡萄牙王室為了繼續獲得東方財富而組織的規模龐大的遠征印度的艦隊,麥哲倫作為一名普通的水手,參加了血腥的殖民征服戰爭,但他不知道這也是他不幸遭遇的開始。
在征服印度的戰役中,麥哲倫在隊伍裏無所不幹,並對他從事的工作進行觀察和思考,終於成為一個多麵手:他是軍人、水手、商人,又是熟知各類人物、各個地區、海洋和星座的專家。後來的命運使這個青年參與了許多事件,為殖民統治者立下“汗馬功勞”。
在1505~1511年的6年中,麥哲倫跟隨葡萄牙遠航艦隊到達過馬六甲海峽,並在奪取這個東方交通命脈的戰鬥中,為葡萄牙建立了功勳。葡萄牙最終控製了馬六甲海峽和馬六甲城(現在的新加坡),鞏固了他們對整個印度海岸的統治權。但是,當麥哲倫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時,除了身上的戰傷和一個跟隨他的馬來亞奴仆亨利外,一無所有。
回國後,麥哲倫被列為低級貴族的最後一級,每月隻得到很少的恩賜。沒有任何工作也沒有任何權利。作為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麥哲倫絕不能容忍自己長期這樣無所事事。於是他打算找機會重返軍界。
1513年夏,國王伊曼紐爾裝備了一支龐大的軍事探險隊征討摩洛哥,麥哲倫早已做好參加的準備。在部隊裏他仍是一個低級軍官,沒有官銜,一切都得聽命於人。麥哲倫在白刃戰中三次受重傷,最終導致左腿不能彎曲,走路微跛。
一個不能快走,又不能騎馬的瘸腿軍人,已不再適合在前線服役。麥哲倫完全可以離開戰場,按照傷員的待遇,要求增加退休金。可是他沒有離開,但後來發生的一些不明誤會又使他受到官吏的汙蔑,不得以被迫離開軍隊,回到祖國。
麥哲倫回到裏斯本,立即請求覲見國王,不是為了給自己洗雪,相反是要求國王論功行賞,給他更高的職務和更好的待遇。可是這樣的請求國王並不予以理睬。而且決定不再起用他。36歲的麥哲倫,貧病交加,又受到如此的冷落,感到非常的屈辱和痛苦。
投奔西班牙
麥哲倫準備怎樣開始他的新生活呢?命運告訴他:揚帆遠航。
麥哲倫想組建船隊去東方尋找香料群島,傳說那裏神奇的熱帶風光十分美麗,還有數不盡的財富。他思忖香料群島的位置,應該在東方的最東端,按地球是圓形理論,哥倫布向西航行的路線應是正確的,隻要在美洲找到那條通向大南海的海峽,進入神秘的大南海,再向西一直航行下去,就能到達香料群島。這樣要比走瓦斯科·達·伽馬的路線更為合理。麥哲倫為自己的計劃歡欣鼓舞,尋找這條新航線也成了麥哲倫秘而不宣的誌願。
在當時還沒有一個人敢於設想的計劃,麥哲倫有信心憑他掌握的特殊資料,取得成功。但他現在麵臨著重要的抉擇,怎樣才能完成這樣一個代價高、危險大的事業呢?
如今他已被自己的國王所拋棄,就連他所認識的葡萄牙船主,也未必會幫他,因為他們不敢把自己的船托付給失寵於宮廷的人。唯一的出路就是:求助於西班牙。
1517年10月20日,絕望的麥哲倫和自己多年來形影不離的奴仆亨利一起來到了西班牙的塞維利亞。此時,麥哲倫最需要的就是有一個人能將他引薦給國王。而且在與那些手握財政大權的人物談判之前,還必須得到一些有影響的富商支持。
好在麥哲倫早在葡萄牙時就安排好了。現在他已受到了迪奧古·巴爾波查一家的熱情接待。此人過去也是葡萄牙國籍,現今為西班牙服務,擔任塞維利亞要塞司令的要職已達14年之久。這位備受全城尊敬的要塞司令,對這個新來乍到的外地人來說,是個理想的保護人。
巴爾波查曾在印度洋航行過,不過比麥哲倫早很多年。他的兒子杜亞脫·巴爾波查繼承了父親的探險事業。後來還寫過一本當時頗有價值的書《杜亞脫·巴爾波查文集》。這三人一見如故且成了好友。巴爾波查熱情好客,請麥哲倫住在他家。
時隔不久,巴爾波查的女兒俾脫利茲開始對37歲的麥哲倫表示傾慕之情。沒等到年底,麥哲倫已自稱是司令的女婿,從而在塞維利亞取得了地位和靠山。
通過巴爾波查的舉薦,麥哲倫見到了西班牙的國王。他不僅隨身帶去了裏斯本國庫的寶貴資料,還要向西班牙提供情報,證明西班牙的選擇是正確的,這對他的事業很重要。
國王為此召開了禦前會議,麥哲倫需要做的就是說服禦前會議的所有人通過他的探險計劃。此時麥哲倫已一無所有,無可再失。於是他昂首闊步來到禦前會議,力陳己見,爭取達到目的完成自己的使命。
關於這次重要的禦前會議,資料並不全,因此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個肌肉發達、皮膚黝黑的人,舉止談吐一開始就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國王的謀士們看清了這個葡萄牙人不是說空話的幻想家。他確實去過東方,當他談到“香料群島”的地理狀況、氣候條件和無窮的財富時,聽起來比西班牙的所有檔案資料都真實可信。當麥哲倫再將從馬來亞帶回來的奴仆亨利叫到身邊時,謀士們對從未見過的馬來亞人感到愕然。麥哲倫還宣讀了他的朋友法蘭西斯·謝蘭的信件作為最有力的證據,信中寫道:“這裏是新世界,它比瓦斯科·達·伽馬發現的地方還要遼闊和富饒。”引起這些達官顯貴的興趣之後,麥哲倫這才轉而談及自己的結論和要求,那就是:如果西班牙政府能給他提供一支艦隊,他願為國王效犬馬之勞。
在決定勝敗的關鍵時刻,一位頗有名氣的船主赫裏斯托福爾·德·阿羅突然來到了塞維利亞。他是一個富商,很了解麥哲倫,對他也很信任。他表示如果西班牙宮廷拒絕投資的話,他願與其他商人一起合夥為麥哲倫裝備一支艦隊。
這項突如其來的建議,使麥哲倫對成功的可能性信心倍增。當他再次來到宮廷的時候,他已不再需要金錢,隻是請求給予他懸掛西班牙國旗航行這一榮譽。經過為時不久的討價還價,麥哲倫的一切要求全部得到滿足,事情很快經過各層機關批準,其速度之快在西班牙政府機構中是罕見的。
1518年3月22日,西班牙國王同麥哲倫簽署了雙邊有效協定。按照協定,麥哲倫被任命為探險隊的首領,探險過程發現的任何土地,全部歸國王所有,麥哲倫及其子輩和繼承人,將享有所有這些土地和島嶼的總督封號。另外新發現土地全部收入的1/20也歸麥哲倫所有。為了監督麥哲倫,國王還派了皇室成員作為船隊的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