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失落的瑪雅遺址(二)(3 / 3)

巴比倫天堂的失落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裏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遊地區)。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 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澱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堪稱“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一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遊的蘇美人發明了太陽曆,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準,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麵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4000BC,蘇美人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座花園傳說是當時的國王為公主而建的。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裏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裏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裏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

佩特拉中東玫瑰紅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極其神秘。它隱沒於死海和阿克巴灣(今天的約旦國境內)之間的山峽中。它不完全是一個消失了的城市,曆史學家們還清楚地記得它的存在。在公元2、3世紀——羅馬帝國全盛時期——佩特拉曾一度是羅馬東部省城的佼佼者,然而後來一度長期衰落。到了貝克特時代,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遊牧民族貝督因人外,少有遊人訪問此地。

到了20世紀,佩特拉成為旅遊聖地,同時也成了嚴肅的考古課題。佩特拉之所以有趣是因為它與羅馬之間的曆史關係。可是,當代的曆史學家們卻意識到佩特拉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文明中心,納巴泰文明早在羅馬帝國控製中東以前許多就已形成。

首批當代考古隊考察了佩特拉的石雕墓地和廟宇,研究者們確定佩特拉建築融入了埃及、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希臘以及羅馬的建築風格,展示出一個多國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風貌。然而,近期的一些重要研究卻越過著名的石雕紀念碑,去揭示這座古城的新麵容。

佩特拉如同一本僅被讀過幾頁的書,在發現拜占庭教堂之後不久,菲瑪又留意到了一根拔地而起的花崗岩石柱。“約旦國境內沒有花崗石,”他對來訪者解釋道,“肯定來自埃及。看著那根花崗石柱,我常常在想,地下麵究竟埋藏著什麼。一座皇宮?一座教堂?無論你走到佩特拉城的何處,你都會麵對這樣一些謎”。

未來幾十年將向我們揭示更多有關佩特拉從史前到伊斯蘭時代的曆史。“佩特拉城幾乎還未被人觸及過,我們期望會有許多驚人的發現等待著我們,”ACOR總裁於1994年這樣說,“這是個一流的考古地,一個中東最大的考古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