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同步衛星頻道租用以及地麵接收係統。為實現現場拍攝與播出的同步,SNG工作係統還必須擁有地球同步衛星頻道的使用權和地麵衛星接收係統。
1982年,英國在與阿根廷發生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戰爭時,英軍首先利用SNG技術傳回了現場畫麵。中國中央電視台於1997年率先引進SNG轉播車,後用於一係列重大直播活動中。此後各地方電視台紛紛把SNG係統應用到電視新聞報道中。比如,江蘇廣播電視總台城市頻道於2003年7月7日正式開播的全新欄目《絕對現場》即為大量采用SNG形式的日播類新聞節目。經過近兩年半的運作,其SNG報道組已逐漸脫離欄目,成為從屬於頻道、直接為《絕對現場》和《南京零距離》兩個欄目服務的獨立報道組,承擔頻道每晚4點至8點突發事件的報道。
應當指出的是,SNG工作方式是在ENG工作方式發展而來。在電視直播發展較快的美國,由於SNG係統的價格相對昂貴,許多電視網的地方加盟台都采用ENG加微波傳送的方式,即以小型微波傳送車和接收設備來接收及傳遞信號。相比於SNG係統,其價格相對便宜,但傳送範圍隻局限於某個地區或城市,而二者工作原理相似。
SNG采攝方式的引進,使電視采訪、報道、播出同步,真正實現了三者合一,技術的發展對電視采訪形態及觀念又往前推進了一步:
第一,從某種程度上說,它甚至推動了新聞定義的發展,新聞不僅僅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而且可以成為正在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新聞采訪工作從一誕生起就在與時間賽跑,100多年前,新聞事業的先驅還在為怎樣迅速傳遞新聞而煞費苦心。英國路透社的創始人保羅·朱利葉斯·路透(Paul Julius Reuter)出生在電訊技術還十分落後的年代,但他的一生都是在爭取新聞時效的激烈競爭中度過的。1849年春,路透開始同妻子一道在法國開辦了自已的通訊機構。他們把從法國報紙上搜集來的新聞翻譯成德文,通過火車將報紙發往德國。路透作為新聞商人,他深深地懂得新聞必須迅速、準確這一特性,在激烈的競爭中他想方設法保持不敗之地。1850年,巴黎和布魯塞爾之間的電報線路接通,但是巴黎與柏林以及亞琛與布魯塞爾之間仍沒有直通的電報線。當時路透的通訊社設在亞琛。亞琛與布魯塞爾雖然僅僅相隔百來英裏,但信息傳遞隻能依賴火車,最快也得等上八九個小時。怎麼辦呢?路透想到了一個勝過郵政火車的辦法。他知道鴿子經過專門訓練,可以千裏傳書,而鴿子,飛行100英裏隻需2個小時。於是他向一個亞琛人租用了40隻鴿子,開始了他的郵政業務。他把消息寫在一張薄紙上,然後把薄紙放進一個綢布袋裏,讓信鴿帶到目的地。接應外地來的信鴿,路透夫婦倆等到鴿子到達後,迅速把消息複寫一遍,立即由路透跑步把稿件送到當地電報局。這一招,使路透比相鄰的沃爾夫(Wolff Teleglaphen Bureau)和巴黎的哈瓦斯(L'Agence Havas)都要略勝一籌。不久,以路透命名的通訊社在倫敦開張了。路透社現在已發展成為一家影響廣泛的世界性通訊社。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前副總編羅伯特·萊斯特說:“如果說二戰前最沒有生命的事物莫過於昨天的報紙的話,今天的看法是最沒有生命的事物莫過於幾小時以前發生的新聞。”隨著廣播電視的發展,采攝技術和傳播技術的不斷更新,推動著新聞采訪不斷縮短新聞事實的發生與采訪報道之間的時間距離。順著萊斯特的思路,現在看來,最沒有生命的事物莫過於幾分鍾前、幾秒鍾前的事物。電視媒介真正把過去的新聞采訪報道“TNT”——“Today News Today”(今天的新聞今天報),轉變成現在的新聞采訪報道“NNN”——“Now News Now”(現在的新聞現在報)。
傳播學專家指出,今後的電視媒體的競爭就是現場直播的競爭。20世紀末期,轟動台灣的“白小燕”案中,從白小燕被綁架到被害,以及在抓捕罪犯的過程中,台灣的電視媒體都派出SNG轉播車全程跟蹤播出,有的人認為正是SNG的直播給犯罪分子提供了警方的動向。這個看法在台灣引起了軒然大波,即媒體能否為了搶新聞而不顧社會和民眾的利益。但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技術的進步為電視新聞的采集所帶來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