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采訪的一個難點是如何用影像語言來展現事件、凸顯主題,如何使新聞能夠貼近觀眾,這就牽涉到在采訪中如何把新聞具體化的問題。許多初涉電視領域的記者往往在這個環節捉襟見肘,所呈現出的電視作品往往大而空;或者通篇解說詞貼空鏡頭;或者節目缺乏一個有效的動力機製,節目簡單、乏味,實際上是在不斷地重複,觀眾看到了節目開頭就知道結尾。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記者沒有掌握具體化的方式與方法的體現。因此,在這一章節中,我們結合當前電視新聞節目普遍操作的方式與方法探討如何具體化新聞的一般規律。
第一節電視新聞節目具體化的思路與技巧
在熟悉電視新聞具體化的思路與技巧之前,我們有必要分析不同新聞選題的性質與特點,由此結合不同新聞選題做出相應的操作方案。
一、新聞報道的分類
我們通常把新聞報道分為事件類報道和非事件類報道。而非事件類報道又可分為現象類新聞和主題類新聞。具體說來。這三種報道類型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具體操作中的思路與方法。
1.事件類新聞
這類新聞依托於新近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其新聞由頭與事件發展變化相對具體、實在。記者采訪報道新聞事件信息、挖掘事件真相、揭示事件背後的故事細節。比如《小金飛向總理進言》、《劉翔奪冠、創造曆史》、《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人工林裏來了野生鹿》、《在千鈞一發的時刻……》、《河北辛集郭西煙花廠發生特大爆炸事故》以上節目分別為:2004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獎短消息類一等獎、2004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獎長消息類一等獎(中央電視台)、2003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短消息一等獎(上海東方衛視)、2003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短消息一等獎(黑龍江電視台)、2003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短消息一等獎(四川巴中電視台)、2003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短消息一等獎(中央電視台、河北電視台)。這些事件類新聞主題明確、人物具體,其操作實現有一定的優勢。
2.現象類新聞
這類新聞以社會上出現的某類現象、某領域的發展趨向、某類問題為新聞線索來展開采訪、調查,從而結構新聞報道。一般來說,這種現象或者問題具有抽象性,在電視表現方麵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用可視性的電視語言來反映這些現象、挖出現象背後的本質特征,是電視報道在具體化的操作過程中的難點。
3.主題類新聞
主題類新聞是圍繞某類主題進行的采訪報道。這類新聞往往是以國家、社會發展到某個階段的工作重點、方針政策等為基礎形成的報道內容。由於主題與時政的緊密結合,往往這類主題新聞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與社會意義。這類報道有如《再說長江》、《香港十年》、《中國之路》等成就性的報道或回顧性的報道。主題類新聞在電視的具體化和可視化的操作中有一定難度,即如何把一種比較理性的概念或一個抽象的主題用具象、生動的電視形象語言去承載?
二、結構電視新聞節目的具體方法
隨著幾十年的發展,電視報道已經逐漸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創作方法。簡言之,電視新聞節目具體化的方法就是:新聞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個性化。中央電視台《香港十年》劇組在該片創作時提出了“以真實為靈魂、以人物為主角、以故事為載體、以情感為核心”的創作宗旨,而萬法歸宗的落腳點是現實,筆者認為其創作宗旨充分反映了當前電視新聞節目的報道思路和結構方法。
1.新聞事件化——新聞報道要以真實的事件作為依托和承載
無論是事件類新聞、主題類新聞還是現象類新聞都要從具體的事件中尋求到表達主題、展現新聞價值的途徑。在實際的報道中,尤其是麵對現象類或主題類的報道時,很多記者最大的問題是從概念著手,解說詞貼空畫麵,使得報道空泛而枯燥。因此,要給這些現象或主題尋找到生活中真實的事件與個案故事,使概念和主題在事件、細節的展示中自然呈現出來。新聞事件化實際上就是“用事實說話”,用真實的細節說話。比如大型電視紀錄片《再說長江》、《香港十年》等都采用了這樣的報道敘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