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1 / 2)

3)連線方法

(1)固定線束應盡可能貼緊底板走,豎直方向的線束應緊沿框架或麵板走,使其在結構上有依附性,也便於固定。對於必須架空經過的線束,要采用專用支架支撐固定,不能讓線束在空中晃動。

(2)線束穿過金屬孔時,應在板孔內嵌裝橡皮襯套或專用塑料嵌條,也可以在穿孔部位包纏聚氯乙烯帶。對屏蔽層外露的屏蔽導線在穿過元器件引線或跨接印製線路情況時,應在屏蔽導線的局部或全部加絕緣套管,以防發生短路。

(3)處理地線時,為方便和改善電路的接地,一般考慮用公共地線。用適當的接地焊片與底座接通,也能起到固定其位置的作用。地線形狀由電路和接點的實際需要確定,應使接地點最短、最方便,但一般的線均不構成封閉的回路。

(4)線束內的導線應留1~2次重焊備用長度(約20mm)。連接到活動部位的導線長度要有一定的活動餘量,以便能適應修理、活動和拆卸的需要。

(5)紮線。電子設備的電氣連接主要是依靠各種規格的導線來實現的,但機內導線分布縱橫交錯,長短不一,若不進行修理,不僅影響美觀和多占空間,而且還會妨礙電子設備的檢驗、測試和維修。因此在整機組裝中,應根據設備的結構和安全技術要求,用各種方法,預先將相同走向的導線綁紮成一定形狀的導線束,固定在機內,這樣可以使布線整潔,產品一致性好,從而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商品價值。

4)整機裝配工藝流程

在產品的樣機試製階段或小批量試生產時,印製板裝配主要靠手工操作,操作流程如下:待裝元件→引線整形→插件→調整位置→固定位置→焊接→剪切引線→檢驗。

對於設計穩定,大批量生產的產品,印製板裝配工作量大,宜采用流水線裝配方式。一般工藝流程如下:每節拍一個元件插入→全部元器件插入→一次性切割引線→一次性錫焊→檢查。

6.2電子產品的調試

調試工作是按照調試工藝對電子產品進行調整和測試,使之達到技術文件所規定的功能和技術指標。調試既是保證並實現電子產品的功能和質量的重要工序,又是發現電子產品的設計不足和工藝缺陷的重要環節。從某種程度上說,調試工作也是為電子產品定型提供技術性能參數的可靠依據。

調試的內容及特點

1)調試的內容

調試工作包括調整和測試兩個部分。調整主要是指對電路參數的調整,即:對整機內可調元器件及與電氣性能指標相關的調諧係統、機械傳動部分進行調整,使之達到預定的性能要求。測試則是在調整的基礎上,對整機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係統的測試,使電子設備各項技術指標符合規定的要求。具體說來,調試工作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1)明確電子設備調試的目的和要求。

(2)正確合理地選擇和使用測試儀器和儀表。

(3)按照調試工藝對電子設備進行調整和測試。

(4)運用電路和元器件的基礎理論分析和排除調試中出現的故障。

(5)對調試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6)寫出調試工作報告,提出改進意見。

簡單的小型整機調試工作簡單,一般在裝配完成之後可直接進行整機調試,而複雜的整機,調試工作較為繁重,通常先對單元板或分機進行調試,達到要求後,進行總裝,最後進行整機總調。

2)調試的特點

前麵我們已經講過調試技術包括調整和測試兩部分。

調整,主要是對電路參數的調整。一般是對電路中可調元器件,例如電位器、電容器、電感等以及有關機械部分進行調整,使電路達到預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測試,主要是對電路的各項技術指標和功能進行測量和試驗,並同設計性能指標進行比較,以確定電路是否合格。

調整與測試是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通常統稱為調試,是因為在實際工作中,二者是一項工作的兩個方麵。測試、調整,再測試、再調整,直到實現電路設計指標。

調試是對裝配技術的總檢查,裝配質量越高,調試的直通率越高,各種裝配缺陷和錯誤都會在調試中暴露。調試又是對設計工作的檢驗,凡是設計工作中考慮不周或存在工藝缺陷的地方,都可以通過調試發現,並為改進和完善產品提供依據。

調試工作與裝配工作相比,前者對工作者技術等級和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特別是樣機調試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沒有紮實的電子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實踐經驗是難以勝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