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不是杜甫,又是誰?
“陽明先生,你見多識廣。不知道,可否聽說最初酒的由來?”
而這時候,夏天卻是看向王陽明,笑著說道。
“喔,這倒是未聽說過,還望夏公子賜教!”
王陽明十分配合地點頭。
口中稱呼“夏公子”卻是兩人商議暫時先不顯露真正的身份。
“據說,某夜,酒聖杜康夢見一白胡老者,告訴他將賜其一眼泉水,需在他九日內到對麵山中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其中,即可得到世間最美的飲料。”
“此人次日起床,發現門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遂出門入山尋找三滴血。”
第三日,他遇見了一文人,吟詩作對拉近關係後,請其割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他遇到一武士,說明來意以後,武士二話不說,果斷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第九日,他見樹下睡一呆傻之人,滿嘴嘔吐,髒不可耐,無奈期限已到,杜康遂花一兩銀子,買下其一滴血。”
“回轉後,他將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滾,熱氣增騰,香氣撲鼻,品之如仙如癡。因為用了九天時間又用了三滴血,所以他就將這種飲料命名為‘酒’。”
夏天指著酒壇,口中侃侃而談。
“因為有了秀才、武士、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所以人們在喝酒時一般也按這三個程序進行。”
“第一階段,舉杯互道賀詞,互相規勸,好似秀才吟詩作對般文氣十足;第二階段,酒過三巡,情到勝處,話不多說,一飲而盡,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第三階段,酒醉人瘋,或伏地而吐,或抱盆狂嘔,或隨處而臥,似呆傻之人不省人事、不知羞恥。”
“不知道,此言說的對嗎?杜康聖者!”
隨後,看向此人臉上帶著幾分笑意說道。
“什麼,這一名老者是杜康?”
聽到夏天的話,“國酒院士”的目光猛地一凝。
“什麼,杜康?”
“酒聖杜康,難怪能夠與太白居士同飲!”
杜康是誰,作為一名研究美酒的人,他自然是知曉的。
甚至,對於夏天口中所說這“酒”的由來的典故,也是有所了解,隻是對此嗤之以鼻!
因為,在科學的範疇之中,所謂的水添加了“血”之後就成為“酒”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甚至還造成了汙染。
僅僅一些蛋白質加水,酒能夠變成所謂的“美酒”嗎?
“真正的酒,應當是嚴格分析成分,再按照比例進行配兌,從而讓其擁有滿足任何人需求的口味。要知道天生的東西再好都有缺陷。真正的好酒都是,後天兌出來的!””
“國酒院士”口中說話帶著幾分熱烈自信,縱然在“酒聖”麵前也並無膽怯。
“此言差矣。”
“正如你之前所說那傳說不過是虛幻,但是真正的好酒,也並非是人力所為。最初的酒,確實並非是‘泉水兌血’。事實上,最初原汁原味的酒,是來自於天地自然釀造,以草木掉落的果實,落在樹洞之中發酵之後,從而得到了酒!”
“就像是閣下拿出的這酒一般都是以山果、雨水的發酵而成,得天時地利方才獲得一壇。”
杜康指著夏天拿出“琥珀酒”說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壺酒,就是天地,就是自然道韻,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杜康原本是夏朝之人。
但是口中的話,有不少屬於後世的言語,很明顯在這“聖者”之城中,汲取了不少的知識。
“此話,我不讚同!杜康前輩。”
“雖然,您是開創了釀造美酒,被人尊為‘酒祖’,但是今人可不比古人遜色。”
“科技始終都是在不斷進步的,尤其是釀酒的理念,我們已經能夠每一步都機器操縱,在配料之上做到精準無比,加上各種的物質,能夠取出掉酒中的雜質,確保每一瓶酒的口感都是一致的。”
“相比於這些人工釀製的酒,在穩定性上勝出了太多。”
國酒院士的語氣充滿著自信。
誰說一定厚古薄今,今人不如古人?(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