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實上的李白自然不可能有“吃喝金牌”,反而差點被皇帝給賜死。
因為作為一名有誌匡扶社稷之人傑,李白從來都不滿足僅僅在詩詞之道舞文弄墨,他真正希望的是能夠有機會縱橫沙場,以手中的劍書寫屬於自己的不朽篇章!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橫行負勇氣,一戰淨妖氛!”
大唐的文人,並未沒有宋朝文士一樣地骨頭軟下去。
在盛世的大唐,人人都崇尚於邊關建功立業。
李白,同樣如此!
唐天寶十一年,李白接到了安祿山的幕府參讚軍機判官的來信,邀他去北邊遊曆並有“會事”。
此時,民間早有“北方要造反”的種種傳聞,要是應邀前去,若卷入叛亂,怕是凶多吉少!
不過,李白終歸膽大。
認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正好自己想要建功立業,如果真有反情,正好向朝廷報告,為大唐除禍害,豈不是為社稷眾生立下了不朽之功?
於是,前往幽州,一邊與安祿山麾下勢力虛與委蛇,一邊搜查清楚證據後,火速回京向朝廷彙報,卻不想朝廷根本並不重視,甚至有官員勸他好好寫詩,不要多管事!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百姓生靈塗炭,玄宗狼狽無比,連京城都丟掉了……
而一心報國的李白,恰好碰上永王李璘召集兵馬平叛,並且派人前來請他充當幕僚。
於是抱著期待自己能夠匡扶天下,正式拯救國家和人民於血火之中的想法,欣然出仕。
卻不想平叛還沒結束,太子李亨就自立為帝,擔心永王平叛成功後威脅自己位置。
直接宣布永王“謀逆”,派兵將永王誅殺,作為幕僚的李白則是“附逆”的罪名淪為階下囚……
後來,被朝廷發配夜郎中因為關中大旱而“遇赦”才勉強保住一命,欣喜之寫下了《早發白帝城》那一首千古佳作以表達暢快的心情。
而按理說撿回了一條命的李白應當徹底放棄了“從軍報國”的想法了。
卻不想,即使經曆了如此多的事情,年逾花甲的李白竟然也還是“初心不改”。
沒過多久,就聽說天下兵馬副元帥李光弼出鎮臨淮,正在準備收複河南睢陽,竟然又一次重新出發,發誓自己要效仿睢陽保衛戰之中的“吃人太守張巡”一樣以死報國,血薦軒轅!
不過,這一次,卻沒有好運了。
被貶謫的仙人,已經是凡人了,終歸要受到天地壽元限製。
雖然矢誌不忘初心,無奈天不假年,在前往軍營途中李白重病,無奈而返,投奔做縣令的叔叔李陽冰賦《臨路歌》後病逝,結束了這一名“謫仙人”顛沛流離的一生!
遙想當初,這一名謫仙人出蜀地之時。
自認以自己的才學足夠平步青雲,在《上李邕》之中以大鵬自比何等的意氣風發!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然而這一頭大鵬終歸還是沒有飛出時代的束縛,沒有飛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大鵬展翅高飛啊,一下就能飛越八荒,飛到天地的盡頭。
可惜,大鵬飛到半空,就因為自己的“翅膀”被扶桑樹掛住,以至於力量用完了。
縱然如此,殘留的風力啊,還能激勵千秋萬世!
後人如果得到大鵬的殘骸,應該會將此事傳述下去。
可惜,孔老夫子已經不在了,還有誰能為我的中途夭折而哭泣呢?
“所以,想要招募李白,詩、酒、劍……這三者,都不過是這一名人族天驕,因為受到各種領主的‘覬覦’煩不勝煩之下,設定的為難條件而已。”
“這一名終日以酒為伴的文人,應當是與當初的趙雲、文天祥一樣,都出現了‘心理問題’……”
夏天的心中十分篤定。
隻要,能夠幫助這一名看似豁達、豪放一生,實則心中遺憾萬世的“青蓮居士”化解紮入心底的刺!
自然而然,也就將這一名人傑,收入囊中。(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