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讓在不斷大喊陛下不是我殺的聲音中,被禁軍帶了下去,禁軍慌忙將消息報給蹇碩。
蹇碩接報後吩咐人請來太子,將太子帶到董太後處,對董太後跪拜道:“太後,碩就此拜別,太子就托付太後了”
董太後強忍著悲痛道:“哀家知道”
靈帝殯天的消息在蹇碩“嚴密”封鎖消息的情況下,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京城,滿朝文武聽後慌忙趕往宮門。
此時蹇碩派人嚴守宮門,董卓聽到消息後,帶呂布與李肅及五百親隨趕到宮門時,宮門附近已經聚集了不不少官員。
董卓來後不久,王允也與幾名官員趕到,蹇碩看王允趕到連忙走上前來道:“董卓勾結張讓謀刺陛下,奉陛下遺旨,由王司徒徹查此案”
眾文武一聽是董卓勾結張讓刺殺聖上,靈帝已經歸西,都跪地大哭,有的還怒罵董卓。
董卓聽蹇碩所言,心中暗罵張讓混蛋,竟然私自做主殺了靈帝,現在置自己與不忠,讓自己成了反賊,但是他也不懼,自己手我二十萬鐵騎在京城,借機反了又能如何。
想罷,對呂布與李肅使了個眼色,呂布剛要上前,卻被李肅拉住,李肅對董卓道:“主公,現在不可衝動”
董卓聽後瞬間反應過來,點了點頭道:“嚴正言之有理”馬上對蹇碩道:“你說我與張讓勾結可有證據”
蹇碩冷笑道:“當值禁軍都可做證,且張讓也被擒住押在大牢”
蹇碩喚過當值的禁軍,禁軍們當著眾大臣的麵敘說了一遍經過,不少大臣開始怒罵董卓,董卓頓時無語。
王允看董卓無語,趕緊說道:“諸公勿急,禁軍所言陛下臨終遺命由允審理此案,且禁軍又言陛下臨終又言不相信董將軍會與張讓合謀,允認為此事蹊蹺,容允些時日,允必將此事弄個水落石出”
眾大臣聽王允所言,也止住了怒罵,董卓向王允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而這時有人喊道:“太後駕到”
隻見董太後坐在輦中摟著劉協來到宮門處。
眾人拜見後,董太後道:“如今陛下被奸人所害,國不可一日無主,應先立國君,在討謀逆之人”
蹇碩道:“太後,如今禁軍都已做證謀逆之人就是董卓,可立刻下旨審問張讓,應先誅殺董卓再立國君”
王允道:“蹇校尉,陛下臨終遺言不相信董將軍會謀逆,謀逆與否還需允查實,不可亂說應先立國君”
董太後說道:“你等宦官與外戚及大臣素來不睦,你之言哀家確是不信,哀家認為董將軍奉旨進京救駕不會謀逆”
蹇碩聽後怒道:“婦人之見,如今證據確鑿,該當誅殺逆賊董卓”
董太後道:“你等宦官隻知諂媚皇上,聚斂錢財,而今皇上屍骨未寒,你等就要鏟除異己,我看是你與張讓合謀才是,董將軍定是被你等冤枉”
蹇碩大怒道:“是你等與外戚合謀迷惑先皇,導致漢室危難,我對陛下忠心耿耿,天地可鑒,我願意一死證明董卓謀逆,以示我之忠心”
說罷蹇碩拔刀自盡,董太後或許是被蹇碩罵的再也忍不住了,痛哭起來。
在場眾人瞬間驚呆了,蹇碩之人雖是宦官,但是真沒什麼惡名,平時隻知道靈帝非常信任他,沒想到卻如此忠義。
在大家驚異間,王允卻走到蹇碩麵前道:“允素來對宦官不恥,但蹇公如此忠義,請受允一拜”
眾大臣看王允如此做,也紛紛效仿,李肅對董卓耳語一番,董卓來到蹇碩麵前道:“蹇公忠義是卓之典範,雖蹇公當眾指卓為謀逆之人,但卓定會證得清白,卓定會輔佐太子登基為帝,匡扶漢室以報聖恩,以慰蹇公在天之靈”
董太後幽幽的說道:“哀家因感蹇碩忠義,也不怪罪與你,抬下去厚葬,現在哀家下旨,由劉協即任皇位,王允暫時主理朝政,帶查明董將軍清白後與董將軍共同主理朝政”
中大臣連忙跪拜劉協,董卓拜罷對董皇後道:“太後,臣現有謀逆嫌疑,不便於參與朝政,且駐兵三月時間已到,請太後準臣賦閑在家”
董太後道:“董卿家忠心哀家絕對不信會謀逆,新皇剛剛登基,大將軍朱儁又不在朝,京師重地還仰仗董卿家,董卿家難道要置新皇安危不顧”
王允也勸道:“董將軍,陛下臨終也不信董將軍謀逆,隻需靜待允還董將軍清白”
蔡邕等數位大臣也來相勸,董卓也有些感動的說道:“太後,卓定效死力以示清白”
董太後親自下旨,允許董卓駐軍京城,負責京城守衛,暫待司隸校尉。
董卓回到營中,將今日之事與李儒等人敘說了一遍,李儒聽後沉思許久道:“主公儒數月的疑惑終於解開,靈帝絕非常人,此計卻讓主公短時間內無法謀反”
李儒直接道出靈帝已經掌握張讓與董卓串通,欲將其害死,然後輔助太子登基把持朝政,籠絡大臣,待過些時日在取而代之。
靈帝明知必死卻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將親信朱儁、曹操、袁紹、袁術分封至外地,以牽製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