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呆了好久,眼中流出了熱淚,聲音微微顫抖的說道:“嚴正是來捉拿老夫”
李肅隻是點了點頭,王允歎道:“陛下,非是允未盡力,太後誤國,允實無力矣”
隨後王允看著李肅道:“嚴正可帶允前去便是,允定不連累嚴正”
李肅道:“肅已想好,願護王司徒逃離洛陽”
王允想了許久說道:“嚴正確已想好不與董賊同流”
李肅堅定的點了點頭。
王允道:“若如此,允有一計,不知嚴正認為可否”
董卓大軍剛至虎牢關,李肅派人前來稟報,王允已經在自己府中自盡,從其身上得到先帝聖旨,呈給了董卓。
董卓接過聖旨看了一眼,便吩咐人命李肅將王允厚葬。
李肅將王允厚葬後,帶著王允的義女貂禪回到了自己府中。
王允家的密室中,王允與張讓一番密談後,張讓連連向王允道謝,發誓絕不說出王允還在世上。
關羽斬了華雄後,諸侯紛紛道賀,皇甫嵩吩咐擺宴慶賀,散席後,關羽回到帳中。
曹操前來拜訪,見到關羽後連稱關羽勇猛,關羽也客氣的與曹操寒暄,二人在帳中談的甚是投機。
曹操道:“雲長如此英勇,天下無敵,不知今後的誌向是什麼”
關羽道:“我雖勇絕非天下無敵,廬江郡太守張飛較我更勇,我二人誌向就是匡扶漢室,讓百姓衣食無憂”
曹操聽到張飛之勇還在關羽之上,心中暗驚,但是聽到關羽的誌向,卻心中高興,道:“如今漢室垂危,操亦有匡複之誌,今後當與雲長多加交往”
關羽也連說應該,曹操感到滿意,便告辭而去。
董卓與呂布、李儒帶十五萬大軍來到虎牢關後與樊稠、徐榮等商議退敵之計,呂布對董卓道:“義父無需擔心,孩兒視天下諸侯如草芥,待孩兒出去挑戰,定斬天下諸侯首級獻與義父”
董卓聽後道:“我有奉先當可無憂矣”李儒建議應小心,為防諸侯使詐,應派呂布率五萬大軍在城下立寨,互為犄角。
眾人同意李儒的建議,呂布正要去城外下寨,卻來人稟報,聖旨到了,董卓不禁有些氣惱,李肅是怎麼辦事的,居然還能讓皇帝下旨。
但是董卓看過聖旨後卻心中高興,吩咐中人來到關上,擂鼓呐喊,諸侯聽到關上擂鼓呐喊,皇甫嵩連忙帶人前來觀看。
隻見董卓等人立在關上,董卓喊道:“雖皇帝親下聖旨讓卓討伐你等,今日不與你等交戰,先聽聖旨”
宣旨官在關上宣讀聖旨,是加封呂布為溫侯征討忤逆的諸侯,宣罷宣旨官下關將聖旨傳與諸侯查驗。
皇甫嵩等諸侯心中惱怒,袁紹大怒道:“我等亦有先皇聖旨征討逆賊”說罷也從懷中掏出靈帝聖旨,曹操也拿出靈帝聖旨著宣旨官送給董卓等查驗。
董卓看後也是大怒,雙方在關上關下就聖旨一事吵了起來,曹操道:“董賊,我等聖旨有傳國玉璽之印,你的可有”
董卓道:“聖旨乃皇帝親頒,蓋的就是傳國玉璽大印,如何沒有”
曹操大笑道:“說你是反賊你還不服,你可知傳國玉璽乃是孝元太後怒砸如你一樣之賊蹦掉一角,以金鑲之,故印章有缺痕,你可仔細查驗先皇聖旨與你手中聖旨的差別”
董卓也知道玉璽之事,他仔細一看的確如曹操所說,自己的確實是沒有真玉璽印章,
袁紹等看董卓猶豫,便不停的說著風涼話,把董卓氣的是咬牙切齒,最後董卓氣的將靈帝聖旨扔下關來,大叫道:“明日交戰”便恨恨的回到府中。
李儒感覺到董卓殘暴,對反對他的王允厚葬有些不解,便問了原因,董卓笑道:“朝中尚有一部分大臣與王允交好,最重要的是蔡邕與王允乃至交,我厚葬王允是為了給這些人看”
李儒聽候也點了點頭,如此一來可蒙蔽不少人。
翌日,呂布率五萬鐵騎與關下紮營,皇甫嵩命斥候嚴密監視,呂布並沒有前來挑戰,一連三天呂布也沒動靜。
第四天皇甫嵩集合諸侯前來挑戰,呂布卻不出戰,諸侯紛紛議論,不明所以。
又過了三天,呂布依然不戰,董卓也是每日在觀賞巡視,毫無戰意。
諸侯都想不明白,每日商議對策,可是也是商議不出結果,童宇也不明白是為什麼,現在是事態發展已經超出他所掌握的曆史,根本不是他能預見的,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隻是讓士卒加強戒備,現在他有些後悔,若是帶賈詡前來,或許他能想明白,如果繼續這麼下去,他的下一步將無法實施,那可是錢啊,童宇現在需要的就是錢,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