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東門的正是張遼,張遼看虞翻大軍殺來,連忙命人守住大營,雙方在營門僵持起來。
城上王朗見虞翻殺到,親自帶一萬人馬殺出城來,張遼軍抵擋不住敗了下去。王朗見計已得逞,就要追趕,虞翻卻攔住王朗與他一番說詞,王朗聽後連連點頭。
張遼敗退後,得知道王朗與虞翻已經合兵,正中自己與程昱之計,也不耽誤,帶大軍與程昱等人會合,殺奔餘姚。
張遼與程昱帶人來到餘姚會合曹性、成廉,連夜攻城,城上在那名都尉的帶領下頑強防守,但是張遼大軍不愧是精銳之師,硬是在不到一個時辰將餘姚攻下,那名都尉帶著殘存之人,棄城逃跑。
張遼與程昱帶大軍及糧草輜重進城後,馬上吩咐加強防禦,剛布置完防禦,王朗軍萬餘人就殺了過來。
但是王朗軍前來由於倉促,並沒有攻城器械,無奈之下也隻能在城外紮營,趕造攻城器械,張遼與程昱趁此機會,撫恤百姓,賑濟災民,城中百姓頓時心生感激。
張遼與程昱見安撫百姓已必,也不待王朗攻城,吩咐龔都帶三千人馬嚴守餘姚,將城外搶收的糧食押運進城市,便與曹性、成廉帶大隊人馬殺出城去,王朗大軍在城外正要攻城,見城內殺出張遼大軍,連忙迎戰,可是王朗的大軍多是收編來的盜賊,訓練時日尚短,素質不高,被張遼等人輕易擊敗,死傷過半,倉皇向山陰逃竄。
張遼命曹性、成廉帶騎兵先殺回山陰,見機行事。
曹性、成廉來到山陰城中卻發現山陰城無兵把守,順利的占據了山陰。
王朗軍逃到山陰城下,見城池已被占領,慌忙逃跑,卻被張遼大軍在後追上,團團圍住,曹性、成廉也帶騎兵殺出城來,王朗軍被殺的大敗,隻逃出了數十騎,俘虜了三千餘人,王朗亦被活捉。
張遼、程昱吩咐將圍困山陰所搶收的糧食運進城中,賑濟百姓,曹性、成廉連連稱讚張遼、程昱計策高明,程昱心知王朗為人定是高傲,便命人先關他三天,在做理會。
張遼、程昱看山陰城、餘姚城高牆厚,且駐紮重兵,不容易攻破,在得知城中缺糧後,二人商議後決定趁此時正是莊稼成熟之際,先用計收割城外的糧食。
便派龔都帶三千人馬與當地百姓共同收割糧食,並許諾收割後的糧食除大軍必要的用度,其餘的都發放給百姓。
為了協助曹性、成廉二人收割糧食,先派三千人馬前去收割糧食,在頻繁調動大軍白天繞城而過,夜晚偷偷返回,迷惑王朗。
王朗卻也精明,仔細觀察張遼大營後發現張遼大營並沒有增加人馬,他認為是張遼誘惑其出城交戰,因此嚴令不許出城。
他確實想到張遼軍會去收割糧食,雖然收割的糧食士族的居多,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百姓的,他考慮到童宇曆來善待百姓,所以他認為童宇不可能去搶收糧食。
虞翻考慮的卻比王朗周全,出城時雖然被曹性、成廉二人斬殺了數百人,但是卻看到了百姓已將糧食基本收割完,其中還攙雜著張遼軍不少人也在收割糧食。
王朗接到虞翻書信後,心中也是惱火,他現在本就缺少糧食,若被張遼軍在把糧食奪去,自己必然因缺糧食無法守住城池,決定與虞翻裏應外和,擊敗張遼大軍奪取糧食。
虞翻為人謹慎,頗有謀略,他派出送信之人後,又派了數名親隨喬裝跟隨,親隨回報送信之人已被張遼擒獲後,心中也是焦急,但是送信之人卻在第二天返回了,他覺得其中定有陰謀。
王朗約他帶三千人馬前去與之共同擊敗張遼大軍,他感覺書信不能有假,但張遼必然有陰謀。
心中一番計較,終於想出了一個計謀,便命人準備前去與王朗合兵攻擊張了在山陰的大軍,同時派數名親信前去吳郡和句章。
一切都按王朗所預料,擊敗張遼軍後,王朗就要追趕,虞翻卻攔住了王朗,對王朗說張遼軍已經收割完糧食,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帶大軍取吳郡,他已經派人聯係家族。
句章城已經被盜賊張雅、詹強霸占,二人知道王朗遲早會派虞翻前來剿滅自己,自己絕非虞翻對手,便有歸順之意。
這日虞翻派人前來,對二人一番說詞,二人聽後卻是大喜,連忙製作王朗大旗,並擺下宴席,殷勤的招待虞翻的親信。
到了約定時間,虞翻的親信帶張雅、詹強及其手下的萬餘盜賊前去圍攻餘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