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在光和七年的正月後遲遲不退,並不是天氣異常,更非氣候變化,而是因為席卷全國的黃巾起義——令人心底生寒。
東漢王朝的統治,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下顯得搖搖欲墜。滎陽城外的軍營卻是忙的熱火朝天,好不熱鬧。
鮑鴻身著戎裝,站在演武場的看台上,他注視著台下的軍馬操練,心裏卻早已飄去了遠方。他所率領的是來自洛陽北軍的三千步卒,雖然訓練尚可,衣甲齊備,但全軍戰馬不足兩百匹,這讓他感到頗為不足。
想到這裏,他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這讓站在一旁的副將楊俊心生波瀾,看來將軍又想出什麼好主意了,也不知是誰家要遭殃了。
正當楊俊心中思索之時,營外傳來嘈雜之聲,有軍士來報,說滎陽何太守親自送來糧草一萬斛。鮑鴻大喜,親自前往寨門迎接。
楊俊隨後趕到,卻看見這位好心親自送糧的太守在守衛營寨的兵卒包圍下,臉色煞白,甚是緊張。鮑鴻斥退了守卒,對馬車上的何平深施一禮,“鮑某代全軍將士多謝太守贈糧”。
看到鮑鴻依舊如此有禮,何平的臉色頓時好了很多,“將軍免禮,此乃本官分內之事。”
鮑鴻也不多說,請何平入大營休息。何平在營中見大軍軍容齊整,紀律嚴明,確信了鮑鴻治軍的才能,更為能得到鮑鴻的幫助而感到慶幸。
鮑鴻領著何平入大帳內並軍中諸將官就坐,分別將眾人介紹與何平認識。鮑鴻又下令設宴以謝何平贈糧之恩。由於鮑鴻早有嚴令,軍中不得飲酒,故而宴會上隻得以水代酒,此舉雖然令何平及諸將官心中不悅,但也隻好強忍。
鮑鴻雙手握杯向何平致敬,“多謝明公贈糧,待他日剿滅黃巾,鮑某定當上表,為明公請功。”諸將也都跟著向何平敬酒。
何平忽然起身行禮,向鮑鴻舉杯,“某豈敢以此向將軍邀功。應當多謝遠圖將軍出手相救,某已將將軍之策呈報與大將軍,想必不久必有佳音傳回,到那時大將軍必有重賞。日後將軍立功高升之時,切勿忘了何某便是。”說完他笑了笑,將杯中的水一飲而盡。
眾將心下大驚,沒想到堂堂滎陽太守,居然對自家將軍如此謙遜,又是致謝,又是請功,還把酒(水)幹了,這可真是太讓他們吃驚了。看來自家將軍卻有本事啊,眾人心中最初的輕慢之心漸漸消退。
鮑鴻對眾將的驚奇之色絲毫不感到奇怪,看也不看,隻是也將酒幹了,向何平還禮致謝,“明公言重了,鮑某能為大將軍出謀劃策,為大漢剿滅黃巾,此乃鮑某之榮幸與職分也,明公切勿多謝,隻要他日大將軍及明公有用得著鮑某之處,某敢不效命。”鮑鴻不帶一絲驕傲之氣,抱拳向何平拱手道。
何平見他不驕不傲,極為有禮,心中無限歡喜,感謝蒼天送鮑鴻來救他全族性命。其實鮑鴻說的話確實極具殺傷力,何進的生死對於何平這樣的隻知搜刮錢財的狗官實在太重要了,如果真如鮑鴻所言,何進必然全族受牽連,如今何平享受著如此美好的生活,又怎麼肯去死呢?何平現在看鮑鴻,是怎麼看怎麼順眼。
鮑鴻貌似猶豫了下,說道,“鮑某有個不情之請,還請明公相助”。
何平想也不想,一揮手,“將軍言重了,你我不必如此多禮,有何難處,隻管說來,某必定替你辦到”。
“那就多謝明公了,目下軍中缺馬,希望明公贈送軍馬五百匹以助我軍征討黃巾。”
“什麼?”此言一出,帳中之人皆是大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