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這裏,他吸吸鼻子,似乎是在強忍淚水。然後繼續說道,
“我一聽這話,就很失望了。感覺到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無能的人,心想我這麼無能,活在這世上也沒多大意思了,真的想一死了之。這是我的初戀嗬,明明她是喜歡我的,她燃燒起了我的愛情,卻又親自把它滅了。我都做好了自殺準備了,但想到我的媽媽含辛茹苦地把我帶大,我就哭了。我現在的心思很亂。”
手上有自縊線的人,性格肯定是很內向的。程路的話,也是告訴他失敗的原因來自他什麼樣的行動表現。
“你後麵的路很強,得多多加強心智方麵特別是情商方麵的修養,學會現實地看待這個世界。同時得多多與男性交往,交談,放開自己的心胸,這都會對你的成長有利。”人一旦相信命運,就會在命運的運轉過程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行為,發揮那些好的,避開那些壞的,從而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完美。如果不認命,而任意妄為,其結局是不會好的。
曾國藩在認知命運上是一個高手,他為保國家的安寧和自己後半人生的安寧,沒有聽信其它人的意見去做什麼皇帝。從而也就改變了他自己的命運。袁世凱卻不信自己的命運,逆潮而動,成為笑炳。
“你是有學問的人,應該知道近代的聖賢曾國藩了。”
程路這樣一說,於瑞的眉頭一皺,看來是對曾國藩其人,非常的不讚同的,程路不以為意,繼續說道,
“曾國藩認為,自身的修為是做人的根本,如同大廈之根基,是萬萬馬虎不得的;在追求“修身、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目標中要善於“盡性知命”。人生在世,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有可為之事,當盡力為之,這就是盡性;有不可為之事,當盡力從之,這就是知命。很多人往往隻知道:一分耕耘,就要有一分收獲,否則,就整天滿腹牢騷、怨天尤人,因為他忘記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但是,信天命並非放棄人為的努力,而是如何正確對待努力以及努力所產生的效果。所以,他主張:在盡性上,不妨盲目些;在知命上,不妨透徹些。盡人力以促天力,成大事才有一線希望,而如果不盡人力隻聽憑上天安排是任何事都幹不成的。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為一件事做好各方麵的準備,而且做的過程中一絲不苟,精神不敢有任何懈怠,不管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盡全力,成功了不要自得,失敗了也不要氣餒,更不要怨天尤人。這才算得上正確的處世方法。當你盡性時,說明力已達到十分,然而得到的效果,或者有相應的回報,或者沒有相應的回報,對此要泰然處之。”
程路這樣勸解著,於瑞卻半天沒有說話,淩誌在一旁,卻麵露喜色。
“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倆征戰多年,屢建功勳,清廷對他倆明裏封爵,骨子裏卻對他倆充滿了疑忌,猜防備至。對於這樣的不信任,曾國藩皆能泰然處之。在他看來,人的一生不可能完美無缺。即使到了完美,但是災難凶險就會隨之而來。因此,他不居功自傲,而是急流勇退。他不斷告誡自己“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用盡”,“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取求全也。”也就是說,有遺憾不足就讓它有遺憾不足,不要過分追求全、園滿。凡事盡人力知天命,不要太在乎結果,這樣心情也就輕鬆了。”
於瑞也不是笨人,本來就聰明,感性,是一個極其通透的人,他沒有再說什麼,隻是長歎了一聲。
“唉!這就好了。孩子,往前看。你看看,我就說嘛!你曾家的嫂子是個讀過書的人,一定可以開解你的。”
淩誌的話也讓程路很受用,至少他是看重自己的學識,而不是預測的本事。想到這裏,程路的心情好了很多。也就露出的笑容。(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