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小貓兒開演異事,賢莊主夜夢妖碑(1 / 2)

“憎蒼蠅競血,惡黑蟻爭穴。急流中勇退是豪傑,不因循苟且。歎烏衣一旦非王謝,怕青山兩岸分吳越,厭紅塵萬丈混龍蛇。老先生去也。 結詩仙酒豪,伴柳怪花妖。白雲邊蓋座草團瓢,是平生事了。曾閉門不受征賢詔,自休官懶上長安道,但探梅常過灞陵橋。老先生俊倒。”看官聽說,這一支曲子,乃是元季一老儒所做《醉太平?警世》,無非是叫人看破紅塵,遁入隱逸。殊不知有生皆苦,人世如此,仙佛豈無煩擾?太上尚且不能忘情,其餘可知矣。

小貓兒乃化外之民,常與異人同遊,胸中多有牛鬼蛇神之事。今兒個卻要說一段奇聞異事,與眾人消遣一二,使知世間事者可遇不可求,真丈夫者可殺不可辱,看官但能欣然聽之,於願足矣。

話說九州之外,別有天地。海外名山,中藏列國。單表那西海盡頭有一西牛賀洲,幅延萬裏,地藐千仞,其中強國有三,曰無懷國、舍身國、頓霽國。無懷國逸陽郡趙家莊中卻有一大善人,名曰趙良輝,世以煮鹽為業,攢下偌大家私,當真是富可敵國。

這趙善人行風運水,如有神助,家業是愈發榮隆,偏偏有一事不順。年已半百,膝下卻無子嗣,無以承傳香火家燈。善人發妻嚴氏,明貞淑德,為置小星,為購美婢,然而天意絕人,竟是毫無消息。這善人整日裏愁眉苦臉,長籲短歎,嚴氏亦是暗裏流淚不止。聽聞天佑善人,或可感動上蒼垂憐,夫婦倆平日積善不遺餘力,修橋搭路,派米施粥,郡中人人知道賢名。便是附近寺廟道觀,樂助何止千萬,無奈天不從人願,姬妾肚裏都未有一點響動。

轉眼到了中秋佳節,想著別人天倫之樂,膝下承歡,趙善人不由得老淚縱橫,也無心賞月,叫下人撤去筵席,也不理老妻嬌妾,獨自於花園踱步。想到人生六十古來稀,自己已經時日無多,去後繼承無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哪有臉到九泉下去見列祖列宗?悲上心頭,抬眼見到圓月浩輝,不禁歎道:“老天爺!要是讓我有個子嗣,便是立時叫我死去,也是心甘情願!”又想到自己一生行善,未敢有為富不仁之念,天意何其殘忍,連這樣微薄心願也不滿足!自己行將就木,此世料來無望,不禁嚎啕大哭,直哭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善人精力本疲,一番哭泣之後,神思漸漸恍惚,斜倚在石凳上,竟是不知不覺入夢。

這善人睡夢之中依然念念不忘子嗣之事,你道他夢到何物?卻是到了觀世音廟前,早十裏就三跪九叩,盼著送子娘娘有所感應哩。待得拜倒觀音廟前,善人抬頭看時,這廟宇卻和往日有所不同。平日裏所見廟宇皆是黃瓦紅牆,眼前這一個廟宇卻是一氣慘白,使人望而生寒。定睛看時,瞿然而驚,這哪裏是什麼觀音廟!廟宇中間分明有一塊匾額,額上大大寫著四個字,伏魔之殿!伏魔之殿?善人頓時心裏疑竇,不知為何見到此廟,也不知這是何處,茫然若失。那四個字是朱紅色寫的篆書,看著頗有點嚇人。

善人想著盡早離去,偏偏不識來路,回頭看時,頓時駭了一跳,但見身後全是白茫茫一片雲霧,哪裏有什麼路!這下進退兩難,善人心裏就有些遲疑。呆了一會,心思卻轉了一轉,暗道:平日裏求觀音送子,竟是毫無響應,這一個什麼伏魔之殿,想來也是一位神詆,不妨去拜上一拜,或可得償所願。這善人也實在念子心切,便大了膽子,上前推開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