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同的魚,釣魚的方法也不同?
釣魚愛好者們都知道,釣不同的魚,使用的垂釣方法是不一樣的。
那麼,到底區別在哪兒呢?主要有3個方麵的不同。
首先,魚注視物體方向的方式有所不同,大致可分為4種:有注視前方的;有注視下前方的;有注視上前方的;也有注視上方的等等。另外,魚有各式各樣的嘴型。再有就是咬鉤的角度也不盡相同。
總之,不同的魚類,有不同的生活習性,釣魚愛好者們應摸透魚類的這些習性,才能成功地釣到不同的魚。
為什麼飛魚會飛?
一般說來,鳥是在空中飛的,魚是在水裏遊的,但是有的魚不僅能在水中遊,甚至能在空中作短暫的飛行呢!飛魚就是這樣的的一種魚。
飛魚之所以能在海麵上飛起來,主要靠的是強有力的尾鰭的推動作用,以及它的胸鰭和腹鰭借助於風力的滑翔才能夠飛起來。
飛魚的尾鰭下方比上方大,而胸鰭也特別的長。這種身體結構適合於飛行。
當它準備飛時,用力擺動尾部,使勁向前遊,一旦接近海麵,就張開左右胸鰭,並用力拍打尾鰭。這樣,飛魚前進的推力就和胸鰭充分地展開形成一股上升力,這股向上的力量就使飛魚離開水麵飛起來了。
飛魚一般飛行的高度可達6米,有時甚至達到10米,而飛行時速可達65公裏。曾經有人觀測到飛魚飛行42秒的記錄,最長飛行距離甚至達到400米。
飛魚的這種獨特的滑翔是保護自己免遭敵害襲擊的措施,在沒有強敵威脅時,它是不會隨便在海麵上飛行的。
魚類怎樣睡覺?
魚類睡覺的方式有很多種。但總的來說,由於它們的眼睛沒有像人類那樣的眼皮,因此很難說它們是醒著呢,還是睡著了。
魚類分晝行性魚類和夜行性的魚類。比如像金魚,白天遊得很歡,一到了晚上就躲在水藻陰暗處或水槽底部一動不動地睡覺休息。
還有些海魚,例如鸚嘴魚之類的魚,一到了夜裏就會從口中分泌出一些粘液,就像睡袋一樣將身體包住,然後才安穩地睡去。而海豬魚當太陽落山時,就一頭鑽進沙子中睡眠,沙子就好象是給它蓋了一層厚被。
屬於夜行性的魚類像鰻魚、鱔魚、鯰魚等,白天它們隱藏在泥中或岩洞裏休息,一到了晚上就出來活動、覓食。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睡眠是指大腦的休息,但是魚類沒有大腦,所以它們的睡眠應該說是休息更為確切些。
為什麼不允許在河裏捕撈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需要在海洋中生活4~5年的時間,在這段時期裏,幼小的大馬哈魚才能逐漸發育成熟。每當繁殖季節,它們要返回自己的出生地去產卵,它們將曆經千難萬險逆河流而上,不管有多少阻力,也要遊回世代祖先繁殖後代的發源地。
如果在這個時候去捕撈大馬哈魚,就會使大馬哈魚斷子絕孫,不能繁殖後代。
所以,從秋季到冬季,是不允許在河裏捕撈大馬哈魚的,因為在這個時候正是大馬哈魚繁殖的季節,為了保護這一自然界的珍貴物種,為人類造福,所以禁止在這個季節在河裏捕撈大馬哈魚。
請大家要注意保持河流的清潔,保護產卵期的魚兒吧,讓魚類也能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