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從春季開始,暖濕空氣勢力逐漸加強,從海上進入大陸以後,就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由於從海洋上源源而來的暖濕空氣含有大量水汽,形成了一條雨帶。當冷暖空氣旗鼓相當,就在這個地區對峙,互相爭雄,展開一場較為持久的“拉鋸戰”,因而就形成了一條穩定的降雨帶,造成了這種綿綿的陰雨天氣,這就是初夏季節梅雨形成的原因。
如果梅雨適時適量,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如果梅雨開始過早或過遲,持續時間過短或過長,雨量過少或過多,則可能出現旱或澇災。
雪花的美麗結晶是怎樣形成的?
雪花為什麼總是六角形針狀的結晶呢?
天然的雪花和人造的雪花都是以這樣的形態呈現在我們麵前的。這個道理和六角形的水晶體的晶係結構是相同的,是由它們的分子結構所決定的。
水的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在氫原子的陽極和氧原子的陰極的作用下,水分子一定要按六角形的對稱排列,才能取得平衡。所以,結成的晶體也就成了六角形。
據研究,雪花在空中飄浮時本身還會振動,這種振動是環繞著對稱點進行的。這樣,就保證了在增長過程中的雪花,始終保持六角形。
為什麼有不同高度的雲?
在太陽的照射下,地麵上和海洋裏的水大量地蒸發,靠近地麵的空氣受熱後體積急聚膨脹,形成了上升氣流。這股上升氣流夾帶著大量的水蒸氣升入到高空,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後又結成了水珠或冰粒。這便是我們看到的空中的雲。
它們在上升氣流的頂托下,隨風飄蕩,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形態。不同高度和顏色不盡相同的雲朵,形成了大自然的一道美麗景觀。
這些雲中由於含水量的不同,結晶水滴的大小也不一樣,又分為積雨雲、積雪雲等。根據高度不同又分為上層、下層、中層雲。上層雲最高直至對流層,下層雲低至2000米以下,分布在天空。在陽光的照射下,又分成不同的顏色,十分壯觀、絢麗,是地球上特有的自然現象。
天空越高的地方,雲層越淡。這是因為越高的天空中,水汽的含量越少的緣故。
地球到底是什麼形狀的?
目前,隨著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環球航行已不是什麼稀罕的事了。而人造衛星的上天,使人們獲得了從太空拍攝地球照片的機會,從照片上可以清淅地看到地球的全貌。
人們常說:地球是一個兩極扁平、赤道隆起的橢圓形球體。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太準確。從近些年人造衛星對地球形狀的測量結果表明:地球並不是一個橢圓形球體,而是北半球稍長,南半球稍矮胖,北極凸出,南極扁平的球體。形像地說,地球的形狀倒像是個梨形。
那麼,為什麼地球呈現出這樣的形狀呢?
這是由於,地球在以自轉軸為中心自轉時,受離心力的作用,於是在赤道周圍鼓起成為橢圓體,而這個橢圓體又不是十分規則的,也就是我們從人造衛星所拍攝下來的照片中看到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