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點點頭,說道:“以你死的時候為節點,按照當時地球上的戰爭武器威力來計算,如果爆發全球大戰,你估計會剩下多少文明的殘渣?”
“我活著的時候,就有些國家和個人在地下深挖末世生存洞。我估計,經曆那種大戰之後,幸存的人必然會有,但不會很多。至於地表那些建築,肯定是被完全摧毀,最多在偏遠山區裏,剩下一點殘骸。等幾百年核冬天過去,地表重新變得適宜人居,幸存的人會重新返回地表生活……”李得一想了想,低聲對三叔說道。
三叔點點頭道:“這些經曆毀滅性大戰後幸存的人類,在紀元文明的上升期和末期,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處在紀元文明上升期的人類,幸存下來的人會格外恐懼戰爭。他們重返地表後,會互相形成約定俗成的道德規範,絕不會再因為食物等利益互相爭鬥、廝殺,而是會一直合作努力求生。那時候,人們會自動推舉有德行有遠見的人為部族的統領,好帶著自己更好的活下去。偶爾有人不小心犯錯,也會主動接受懲罰,絕不會逃避。因為他知道,一旦自己逃避懲罰的行為被別人學去,用不了多久,這一次小小的惡行就會擴散到整個部族,最終導致整個部族再次崩壞。而失去部族庇佑的個人,絕無法在那種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生存下去。”
“等等!三叔,我怎麼聽著這段事兒這麼耳熟!你讓我想想!!”
李得一忽然打斷三叔的話。
“對了!這跟中國古代流傳的三皇五帝上古聖王時期,怎麼那麼像?!”李得一忽然驚聲道。
“不錯。三皇五帝聖王治世時期,其實就是在地球這一紀元文明毀滅性大戰之後。由於那時整個人類依然處在紀元文明鼎盛時期的最後階段,所以幸存的人依然相信個人德行和操守十分重要。然而在最後一位黃帝在位時,依然不可避免地又一次發生世界戰爭。以那次戰爭為標誌,地球這一紀元的文明正式結束鼎盛時期,開始走向衰落。衰落的標誌,就是禮崩樂壞,人開始越來越不相信道德的作用。雖然後來五帝時期,世人依然有良好的道德,但最後一位皇帝夏禹,還是將公選部族統領製度改為家天下,父子傳承的帝王製,建立夏朝。”三叔道。
“等等!三叔,我記得我活著的時候考古挖掘出的龍山文化遺址,隻挖出一些石器,骨器,陶器,玉器。專家都管這一時期叫做石器時代。這可不像是一個文明紀元鼎盛時期的遺留。”李得一再次插嘴道。
“你忘了我曾說過,三千年前,地球上原氣仍舊濃厚?那時期的地球,原氣非常濃厚,甚至比咱們這世界現在的原氣濃度,還要更加濃鬱。那時候,地球上的人多修原氣。聖人境界,用一把普通的石斧附著原氣,就能開山裂石。甚至能夠隨意現出猶若實體的強大本相。大禹治水的傳說你上輩子聽說過吧,大禹能變化成熊,裂石開山。你以為王壯彪的白虎本相能不能做到?至於那些做工精美的玉器,則是一些能夠附著大量原氣,威力驚人的器具。用你知道的詞彙來形容,法器、道器該比較合適。”三叔道。
“原來如此!”李得一恍然大悟,隨即又問道:“那為何這些器具被後世考古挖出來時,都已經毫無奇異之處,與尋常工具無異?”
“幾千年過去,地球上最後的原氣也幾乎消耗殆盡。這些需要原氣才能使用的器具,自然變得與普通工具毫無兩樣。”三叔解釋道。
“那為何我生活的時代,幾乎沒人相信這些神話傳說?”李得一又問道。
“這也很正常,這是每個文明紀元更替的必然規律。當紀元文明轉入末期時,人心會越來越崩壞,人慢慢變得越來越多疑。懷疑一切,質疑一切,不正是你上輩子生活那個時代,一些自以為有見識的人的座右銘?”說這話時,三叔嘴角露出一個笑容。
“也是,他們一張嘴就是一句:拿出證據我才能相信!地球一個紀元文明持續萬萬年,這期間又曆經數次徹底破壞與重建。哪裏還能找得到一絲毫證據。地球上原氣已經幾近無有,又如何能證明那些石器玉器曾是威力強大的工具。”李得一頗有些無奈道。
“這個你卻不必操心。即便你拿出證據,他們也有一萬種方法證明你是假的。總之因為那時人心崩壞,人心內疑慮叢生。他們已經根本不會再相信這些事情。”三叔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