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人物(下)(2 / 3)

這則故事是說,小過起初不受懲戒,必然會發展成大過。

中國有句諺語“小來偷針,大來偷金”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猴子和漁夫

猴子坐在一棵大樹上,看見一些漁夫往一條河裏撒網,就認真觀察他們的動作。

後來,漁夫們收起網,到不遠處去吃飯。猴子便從樹上下來,也想嚐試一番,讓自己撒一回網。據說這種動物很善於模仿。但是他一拿起網,就被網纏住了,險些兒被憋死。

這時猴子自言自語地說道:“我這是活該!我沒有學過打魚,為什麼要幹這一行呢?”

這則故事是說,從事與自己不合適的事情,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學習知識也是一樣,一知半解和似是而非的認識是要受到世人的鄙視的。

牧人和小狼

牧人發現了幾隻狼崽,對他們精心撫養,心想待他們長大後,不僅可以保護自家的羊群,還可以搶奪別人的羊。

那些小狼很快長大了。他們一遇有機會,首先咬死了牧人自己的羊。

牧人大聲歎息道:

“我活該遭此災殃,狼長大了都是該殺死的,我為什麼在他們是幼崽時救活他們呢?”

同樣,那些拯救壞人的人是在無意之中加強壞人的力量,這首先會使自己遭害。

寬容罪惡就是助長歪風邪氣,使善良的人們蒙受災難。

好開玩笑的牧人

有個牧人趕著羊群到離村莊較遠的地方去放牧,經常喜歡開這樣的玩笑。

他大聲呼喊,召喚村民們,說是有狼進攻他的羊群。

有兩三回,人們從村裏驚慌地跑來,然後大笑著回去。

後來,狼真的來了。

狼開始撲殺那個牧人的羊群,牧人放聲呼喊。人們以為他又像往常那樣,在喊著開玩笑,就沒有怎麼理會他。

結果,牧人把他所有的羊都損失了。

這則故事說明,喜歡說假話的人會得到這樣的結果:當他說真話的時候,也沒有人相信他。

關於說謊的人,終究會失去所有人的信任。

遊泳的小男孩

有個小男孩在一條河裏遊泳,眼看要被淹死了。

他看見有個人路過,就向那個人大聲呼喊求救。

那個人責備他太冒險。

小男孩對他說:“現在你先快過來救我吧,等我保全了性命你再責備我。”

這則故事適用於那種授人口實,使自己受責備的人。

與其在別人陷入困境時指手畫腳,不如出手相助來得實在。

野豬、馬和獵人

野豬和馬在同一處牧地生活。

野豬每次來到牧地都糟蹋青草,把水弄渾,馬想報複他,便去到獵人那裏請求幫助。

獵人說,除非馬套上轡頭,讓他坐騎,否則他無法幫忙。馬同意了獵人所有的提議。

於是獵人騎上馬,製服了野豬,然後把馬牽回去,拴到槽頭上。

同樣,許多人由於陷入非理智的憤怒,希望報複敵人,結果使自己處於他人的控製之下。

要達到自己的目的,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問題是這樣的代價值不值得。

狗和鐵匠們

有隻狗在鐵匠家裏生活。

鐵匠們幹活的時候,這條狗就睡覺;他的主人們吃飯時,他就走過去。

鐵匠們對狗說道:“為什麼如此深重的鐵錘的敲擊聲全然不能把你吵醒,而牙齒如此輕微的摩擦聲卻會把你驚醒?”

這則故事是說,人們對於顯得對他們有利的事情往往能迅速聽見,而對於令他們感到不快的事情,他們總是懶散、不在意,聽而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