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大戰曲阿敗劉繇一(1 / 2)

第十節大戰曲阿敗劉繇

力戰子義得將才

劉繇此人是何人呢?史載: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是漢室宗親,是太尉劉寵之侄,兗州刺史劉岱之弟。原為楊州刺史,後袁術占據壽春,將劉繇趕至江東,故來到曲阿屯住。其人刻薄寡恩,昏庸無能,好對付!隻是我忽然想到一事,不由得哈哈大笑,諸文武在旁看見,都問道:“主公為何發笑。”我笑道:“劉繇小兒確實是無能之輩,不足為懼。其手下卻有一員大將,姓太史名慈,字子義。有萬夫不當之勇,不弱於伯符兄。弟非常喜愛,想將其收伏!所以發笑!”

孫策不服氣道:“想那太史慈不過是一個無名之輩,有何厲害。待兩軍開戰,兄將其生擒交與賢弟發落便是。”我正色道:“兄長萬不可輕敵。兄長可知東萊太史慈北海神箭退黃巾一事嗎?此人武藝非凡,實是非常了得。兄長若大意,弟非常擔心,不敢教兄長去戰劉繇。”孫策及眾人見我十分推崇太史慈,無奈,便道:“我等小心便是。”我笑道:“諸位也不必過於擔憂,我等軍中人才濟濟,太史慈獨木難支,必被我等生擒。我軍將又得一員大將。”眾人得意,哈哈大笑。

為什麼太史慈會在劉繇帳下呢,願來太史慈自解了北海黃巾之圍,小有名氣,身為其老鄉的劉繇聞知便寫書將其請至曲阿,留在帳下聽用。太史慈開始時還挺高興,以為終遇明主,後來見劉繇不肯重用,心中已經有所不滿。(嗬嗬,太史慈,你的真命主公到了,看你能跑到哪去。)想到此,我不禁心馳神往,大喝一聲:“傳令三軍,兵發曲阿。”諸人大喝一聲相應,大軍得令,立即拔營開赴曲阿。

卻說劉繇在曲阿聽說我發兵將至,急忙召集眾將道:“今聞廬江太守陸遜領兵近兩萬想來奪我曲阿。諸將有何計退敵?”劉繇麾下首席大將張英大大咧咧、滿不在乎出列道:“主公莫慌,陸遜不過一黃口小兒,胎牙未退,乳臭未幹。前些日在皖城勝得孫策,一是湊巧,二個是孫策無能。待未將領一軍屯於牛渚,陸遜便有百萬軍來,我也不懼。”正說著,帳下一將大聲出列道:“在下不才,願為先鋒。”劉繇一看,是太史慈,便有幾分不喜道:“你年紀太輕,不可為大將,可在我左右聽用。”太史慈悶悶不樂退下。於是張英領大軍二萬兵發牛渚,屯糧十萬斜於邸閣。我於數日後率大軍渡過長江,直撲牛渚。

張英聞我兵到,急忙率大軍來攻。兩軍陣前,張英縱馬而出道:“陸遜小兒,你小小年紀便為一郡太守,還不知足。今日又想奪我曲阿,想找死嗎?”孫策在旁邊大怒道:“張英小兒,休得猖狂,待孫策前來會你。”拍馬殺出,張英不懼,挺槍來迎,二人戰在一處。其實憑張英那點武藝怎麼是孫策的對手啊,戰有十餘合回,張英便被孫策殺得汗流浹背,暗暗叫苦。正欲逃回時,忽聽得陣後軍中大亂,有兵士急在陣邊叫道:“張將軍,不好了,有人在大寨中放火啦!”張英一聽,心裏那個氣啊:“心說,沒看見我正忙著嗎。已經遮架不住了,你還給我添亂。”擔心大寨,不敢再戰,虛晃一招,回馬便逃。孫策跟劉繇一向不和,哪裏肯舍,跟後麵就追。我一看得勝,大戟一揮,虎賁軍一馬當先殺向張英軍陣。如今的虎賁軍自信十足,氣勢如虹,殺起敵兵來真是如狼似虎,直如凶神惡煞,見人就殺,逢人便砍。張英大軍原本戰力就不行,現在還要擔心後路,立馬大敗虧輸,丟盔棄甲,逃之夭夭。張英見勢不好,尋個深山,和親兵逃走大吉。

我軍很快平定張英餘黨,賊兵降得降,死得死,大事已定,得降兵萬餘。我正在納悶,張英寨後怎麼會起火時,忽然周瑜領二人步入帳中道:“主公大喜,今日有兩位壯士相助,領數百人於張英寨後放火,我等方才輕易得勝。此人姓周名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這位姓蔣名欽,字公奕,九江壽春人。這兩位壯士聞賢弟皖城大戰,八百劫敵營,收服孫伯符,且文才驚世,十分敬佩。聞主公來取劉繇,故特來相助。”我一聽,一拍腦袋,唉呀,怎麼把這碴忘了,三國孫策攻擊張英時便是這兩位相助放的火,我卻一時不記得啦。知兩位都是水戰良才,急忙離座,深施一禮道:“遜久聞兩位壯士縱橫於長江之上,聲名遠播,遠近無人敢敵,一直深為欽佩。今日二位壯士肯來相助陸遜,實是遜三生有幸。”二人見我如此看重,心中那個感動啊:畢竟自己出身是水寇嗎,聲名不太好,而這位陸遜將軍,出身名門,師出高人(蔡邕為當世大儒,於吉為江東名士),竟如此看重,日後一定要效死命。急忙道:“蒙將軍不棄,日後一定願效死命。”我大喜將二人撫起道:“今日多虧二位將軍,這樣吧,二位將軍先在軍中為領軍校尉,日後若得戰功,再作提攜。如何?”二人大喜相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