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節 陸伯言分兵平袁紹一
自我以鐵血手段平定了地方官紳之亂及許都儒生之亂後,中原大地終於又恢複了平靜。受到巨大削弱的中原門閥士族以及儒生們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阻撓改革的進行,於是在鐵與血的澆鑄下新一代的中華民族開始漸漸成形:善良、文明而又不失勇武、進取之心。大中華的再一次頑強崛起開始正式拉開了序幕!
時間慢慢的流浙著,眨眼間就已經到了公元209年的三月份。在這三年裏,對於陸家來說喜事不斷:馬文鴛產下一女,‘水星’和蘇琬則各生下一子,分別起名為陸靈、陸英、陸翔,便是已近三旬的的蔡琰終於也開花結果生下了一個兒子:陸華!一時間,陸門一族大改人丁單薄的窘境,變得人丁興旺起來。便是我的從祖父之孫陸績也學成歸來,我便任命其為相府祭酒。一時間陸氏一門大有重新振興之像!
說到國政,三年裏,隨著改革的深入,朝庭所控各州皆大有興旺景象:戶增至四百一十萬,口增至一千六百五十萬人,且人人衣食豐足、生活安康,真是百業興旺、氣象蓬勃。多有民眾羨慕朝政新政,從袁紹所控之青、冀、幽、並大舉遷涉而來。一時間朝庭更強、袁紹更弱。再加之近年來,袁紹年老力疲,沉疾複發,且諸子爭位、各組心腹,所控之北方四郡政事日怠,已經大有夕陽西下之像。可以說未戰袁紹就已敗局已定!
公元209年四月份,經過檢點:各州府庫計有金銀二十餘萬斤,糧一千六百萬斛,錦綺綢緞等多達千萬匹,已經足可供養數十萬大軍連年征戰之用。且三十五萬陸營、十五萬水師並七十萬城防軍俱已經訓練齊備、兵甲齊全,已經做好了足可一戰的準備。所以四月底,我在王府中軒轅台(原曹操相府)宴請朝中諸部文武,商議國事,準備大舉征討袁紹,以便早定天下!
是日,我身穿金龍王袍,頭戴金冕,憑高而坐,眾文武則各依品級、分坐階下!我舉杯對眾臣道:“如今經過三年積聚,倉儲豐足、兵甲齊備,已經到了發動對袁紹最後一戰之時。所以孤打算近日起便開始調兵出征,掃平袁紹!諸公可有異議?”
孫策聞言大喜道:“臣等今日早已多時,若大王有命,臣願親統大軍效犬馬之勞!”諸文武知已經到了最後一戰之時,此時再不撈點功勞,真的就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啦!一時間是人人踴躍,個個請戰!
我見人心思戰,知道滅袁時機確實已到,心中大喜,對孫策道:“伯符兄,現今陸營兵力、裝備情況如何?可堪一戰否?”孫策胸有成竹地一一到來:“
陸營現有重甲騎兵六萬:分成兩軍六師,由馬超、趙雲分統兩軍並自領一師,馬岱、馬休、馬鐵、高順則各分領一師!主要為雍、涼等地羌、氐等族精騎並原陸營重騎兵重新整合編成!
輕騎兵六萬:同樣分成兩軍六師:由張繡、龐德分統兩軍並自領一師,臧霸、魏延、李嚴、馬遵各領一師!主要為原吳軍輕騎及臨水匈奴胡、鐵弗匈奴胡等混編而成!
重步兵四萬人:太史慈為一軍之長並自領一師,程普、黃蓋、韓當各領一師!多為中原及江南漢軍所組成!
輕步兵四萬人:黃忠為一軍之長並自領一師,淩操、嚴顏、呂蒙則各領一師!多為中原及江南漢軍組成!
弓弩兵四萬人:由徐晃為一軍之長並自領一師,吳懿、孟達、呂範各領一師!為漢軍及部分羌、氐、匈奴等族合編而成!
刀盾兵萬人:統由吳蘭統之,基本上還是原本人馬。
其餘神機營、軍情兵等也是各有擴編,總數為十萬人。
如此陸營三十五萬人馬盡皆在編,人人兵甲齊備,訓練精熟,隨時可以一戰!隻要大王將令一到,陸營大軍即可為大王蕩平袁紹!”
我心中暗暗點頭:“有此雄兵掃平袁紹,便直如秋風掃落葉一般,何愁不勝!”又對周瑜道:“公瑾兄,汝之水師在此次出征中同樣大有用處,可曾準備完畢!”周瑜笑道:“三年來臣日夜不敢懈怠,各部水師皆已整備完成:計有各種適海巨艦三百餘艘,其餘大小戰艦千餘!十五萬大軍計分有三軍別由:蔣欽、周泰、丁奉三將統領,淩統、董襲、陳武、潘璋、朱然、朱桓諸人副之!同樣是戰艦堅實、裝備齊全,隨時可以一戰!”
我聞言撫掌大笑道:“既如此,諸文武聽令!”“轟”的一聲,眾人一起肅立,恭聽王令!我稍稍思索道:“孤此軍進軍當分有三軍:第一軍由伯符統帥,以公達、士元為謀,率十五萬陸營兵馬,從洛陽以北孟津口出發、先破箕關,再占並州,然後從太行壺口關一線殺入冀州、夾擊袁紹老巢!”“遵命!”孫策見第一支令便是自己,心中大喜,便自接令準備調兵!
我接著頒下第二支令道:“第二支軍由文遠將軍統帥,以文和、奉孝為謀,率十五萬陸營兵馬,從黃河下遊官渡、延津、白馬一線設法渡河強占冀州!由於這支軍是為主力,幹係重大,所以遜親率解煩親軍和文遠一同出戰!”“遵命!”張遼也是喜孜孜的上前接過將令!
我接著便頒布下了最後支將令道:“第三軍是為奇兵,由公瑾統帥,以十萬水師為佳,假借京口練兵或是其它緣由避開袁軍耳目,然後東入大海,逆海而上,至渤海郡一帶上岸,直襲袁紹大本營冀州城!不得有誤!”周瑜聞言大喜,知道這幹好了,便是兜心一劍,蓋世奇功啊,不由得大喜道:“遵命!”便也接過令箭,心中開始盤算如何進軍了!
我又對諸葛亮、張昭、魯肅等人道:“孔明、子敬、子布等人則留守許都,鎮守後方,為大軍穩定民心、供給糧草,不得有誤!”孔明等人領命!我見分派已定,便道:“各軍既然分派已定,便立即開始調兵準備出戰吧。在六月以前務必完成出師準備,然後兵發北方,掃平天下!”“遵命!”眾人一時熱血沸騰,磨拳擦拳,躍躍欲戰!
散宴後,我單留下孔明、張昭二人議事,二人不知何事,隻是恭身應命!我想了想先對張昭道:“子布,大軍出征在即,年前我命令打探好青、冀、幽、並各州地形,繪成詳圖及製成沙盤,你可辦妥!”張昭笑道:“早已備妥,隻要大王需要,臣隨時可以提供軍中!”我滿意地點了點頭,出征前情報工作一定要做好,否則一個睜眼瞎是打不了勝仗的。
又壓低了聲音問道:“孤命你收買袁氏重臣的計劃進行得如何?”張昭也壓低了聲音道:“有所失也有所得:田豐、沮授二人雖心有所動,確是不忍背叛袁紹,並未應允;審配則翻臉無情,反而擒殺了我軍密使,實是可惡;而荀諶見其家人荀文若、荀公達已皆在大王麾下效命,又知袁紹大勢已去,願意裏應外合殲滅袁紹,並說動其好友辛毗一同參與此事;隻是逢紀、郭圖二人蛇鼠兩端,雖善待我軍密使卻是虛與委蛇,顯然是有觀風望向之心!其餘袁紹麾下知名武將卻基本都對袁紹忠心耿耿,袁紹未死之時不可說也!”
我聞言皺著眉頭,沉默了一陣方道:“荀諶、辛毗二人適時來歸,孤必不會薄待,你可密密傳令告訴他們二人:就說孤即將興兵,將他們暗中協助,早定天下,屆時必有重謝!”張昭領命。我接著道:“逢紀、郭圖二人也頗有些謀略,但甚卻是貪財,極易對付!你速持孤令至國庫之中多取奇珍異寶送於二人,此二人見得如此多奇珍,必然死心助我。等到事成之時,再做定奪!”張昭會意,同樣點頭,心中卻不禁為逢紀、郭圖二人唱起了挽歌!
我又想了想,卻對審配、田豐、沮授三人一時有些束手無策,緩緩地道:“審配此人素有謀略,又對袁紹忠心耿耿,袁紹視之為絕對心腹!此次出征,必然會留守冀州城。若不能將其收買,恐怕公瑾那裏會有一番血戰啊!”忽地張昭笑了,言容中頗有些詭異之色。我一看張昭的麵色,就知道必有蹊蹺,瞪了張昭一眼道:“子布既然已有計謀,何不早說?讓孤心急若斯!”
張昭笑道:“主公一說審配,臣倒是想起一人。辛毗前番來信時說,冀州府西門城守審榮是其至友,雖是審配之侄卻一向與審配不合,可以一用。大王欲得冀州,隻須令辛毗厚結審榮,令其做為內應,一旦周瑜兵到,即可裏內外合,奇取冀州。屆時,冀州城一陷,袁紹根本盡失,便審配有千般本領、萬般謀略,又豈能逆天而行?!”我聞言心中猛然想起:“的確,在三國時,曹操圍攻冀州城時,就是辛毗密通審榮開了西門獻了冀州城,審配因此而死。”不由得大喜道:“太好了,有審榮這顆奇子,審配無能為矣!”
忽地又想起了田豐和沮授二人,不禁有些頭疼道:“可是那田豐和沮授二人皆有奇謀,不下奉孝、士元等人,有這二人在,要滅袁紹恐怕還是要費盡心力啊!既然此二人不能為我所用,子布,可有妙計除之?”張昭這回也是一時無計了,想了一會隻好苦笑一聲搖了搖頭!
我正在失望,忽然間孔明插了一句道:“大王,可曾記得《孫子兵法》的(九變)七(將危)章嗎?”我愣了愣,回道:“當然可得。應該是這樣的: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瞄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正背得起勁,孔明忽道:“大王,可以了!這五危的意思是說將帥有五種危險的弱點:一是一昧地死拚就會被殺,二是過於貪生怕死就會被俘虜,三是急躁易怒就會被欺侮,四是清廉潔身就會被侮辱,五是溺愛民眾就會被煩勞!這五點都是是將帥必然的死穴!謀士雖然不是將帥,但是道理相通,但不知大王可否看出田豐和沮授犯了這五危中的哪幾危?”
我心中一動,有些明白道:“據所得資料,田豐、沮授二人待人處事,公正不阿,掌刑執律時也是鐵麵無私、從不受賄!”孔明聞言笑道:“大王可知這是什麼將危?”我回道:“這是犯了廉潔之危,可辱!”
孔明又道:“主公可曾知道田豐、沮授二人還犯了什麼危嗎?”我想了想道:“田豐、沮授二人性格過剛,有時為了直舒已見,勸戒袁紹,常常以死相諫,這樣不僅得罪了袁紹,和其它謀士如郭圖等人的的關係都非常之僵,便是和部分武將關係也不是很好!這就好比犯了必死之危!再則二人心中愛民,處處欲以民心為先。愛民可煩,他二人又犯了愛民之危!”
孔明聞言大笑道:“田豐、沮授二人犯了三危,已是待死之人,大王何必憂慮?”我撫掌大笑道:“丞相真是妙人,定然已有好計,快快講來!”孔明道:“田豐、沮授二人見事極明,但一向與諸謀士和不少武將極為不和,所以隻要我等令郭圖、逢紀、荀諶、辛毗等人抓住時機一起在袁紹麵前稍進些讒言,以田豐、沮授二人犯有數危之性,焉有人肯替二人說情?!再加上袁紹耳根偏軟、偏聽偏信,對田豐、沮授二人又頗為厭惡,所以讒言一出,二人即便不死,也難脫牢獄之災!”
我聞言大笑道:“丞相真是孫子複生也,田豐、沮授二人如此大才,卻被丞相覆手間除去,真是令孤敬佩非常。既如此,我吳袁兩軍尚未交戰,袁紹麾下諸般文臣已經盡數失效,有若雙臂折卻其一,袁紹不敗豈有天理!?”諸人大笑!
心中高興,便對張昭道:“既丞相有計在此,子布便速速去辦,務必在出征前將袁紹諸般文臣各個分化、瓦解,不得有誤!”張昭領命。
我又對孔明道:“丞相,孤尚有二事有汝去辦!”孔明道:“請大王吩咐!”我說道:“一、常言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你和文若等人即便從國庫中調拔糧草、物資分屯官渡和洛陽等地,就近隨時供應陸路兩支大軍!不得有誤!”孔明忙道:“此是臣份內之事,絕不敢有所怠慢!”
我接著道:“另外有一事,可能較為棘手:並州以北南匈奴及鮮卑、烏桓等部見伯符大軍北伐,不知會否產生恐懼心理!萬一其和袁紹聯手,一同對付我軍,我軍兵力不足,必然會吃大虧,所以還請丞相速派能言善辯之人攜重禮至諸部與其交好,講清緣由,以免誤會。不求其出兵相助我軍,隻要他們坐山觀虎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