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塞北卷 第十七章 凱旋(3 / 3)

至此,公孫康所占四郡所部收複,此次北征全線大捷!

******

攻破樂浪以後,大軍稍歇數日,便開始回軍北上玄菟郡而來。司馬懿除留數千幽州兵馬守衛樂浪外,主力仍走陸路直趨玄菟;而丁奉則西進今南浦港附近和周瑜乘坐水師戰艦南返三韓而去!

公元217年九月中旬,原駐昌黎漢軍主力並司馬懿征遼主力約十五萬人齊集玄菟郡,兵威高句麗等國。一時間,漢軍北征連滅烏桓、遼國、三韓等國,兵威之勢,天下震恐。

當招降檄文發至高句麗、扶餘、沃沮、摟邑等國後,各國震恐,無敢相抗,紛紛上表歸降!也是,連老大公孫康都被幹掉了,強如烏桓者十萬鐵騎也被掃蕩幹靜,他們又如何敢抗拒****大軍!

見形勢如此令人鼓舞,華夏大軍上下真是人人興奮、個個喜悅,自漢未紛亂以來,丟棄於地的****國威至此再度重振,一時間華夏軍民無不歡欣鼓舞,自覺吐氣揚眉、十分自豪!

見高句麗等國歸降,我卻有些頭痛起來:這四國如何安排?如果像三韓一樣直接置為屬國的話,恐怕難免引起各國反彈!依各國歸降的意思,分明是隻願做為臣屬,而不太願意直接劃為華夏之土!高句麗倒還好辦些,國小力疲而又緊鄰玄菟之邊,想怎麼蹂躪他就怎麼蹂躪!隻是扶餘、沃沮、摟邑等國遠處蠻荒漠北,若收其為郡縣而引起叛亂的話,打是能打得過的,但一則地域太遠、道路又極其惡劣,恐怕會使得戰事持久而耗盡華夏不多的財力,二則扶餘等國離中原過遠,以現在的科技和經濟情況根本難以直接管轄,則劃為郡縣反而會徒使華夏疲於奔命、應接不瑕。

想了半天後,我做了決定:接受扶餘、沃沮、摟邑三國的歸降,在三國設立安北都護府,隻剝奪三國軍權和外交權利,但扶餘等各國各部日常事務仍是自由管理,安北都護府隻行監督之使,不能直接幹預!在華夏軍隊的強大威壓之下,扶餘等三國屈服了,畢竟各國的國君都還是保有相當的自治權的,總比落得個屍首兩處的好!

但事情自然沒有表麵這樣簡單,我為了對三國進行同化,以使日後時機成熟時再行收服,半強迫半誘惑性地和三國都簽訂了允許互相自由通商、互相自由遷涉的條約,以便華夏文化能夠大規模滲入各國,漸漸將其同化。隻可憐扶餘等三國蠻夷之輩,哪裏理解我條約背後隱含的深意,隻道我是誠意一片呢!哈哈!

至於高句麗,由於其本就是原大漢玄菟郡的一部分,後割立而出,故未準其降。下令高句麗王宮自廢王號,改為玄菟侯,除宮室、散軍隊,屬地人口、地域盡數劃歸玄菟郡!旨下之後,宮一連數日毫無動靜,我知道其心有不苦,便驅動十數萬大軍傾巢而出,將其都城丸城圍得是水泄不通、飛鳥難渡!

宮見兵臨城下,不從即死,雖然百般不願卻也隻好無奈地受了聖旨,歸降了華夏。至此,高句麗國亡,其民三萬戶,十數萬人歸屬華夏玄菟郡新設玄菟縣!

公元217年12月,東北各地民心漸平、各新建郡縣(在三韓一地新建漢城郡、晉州郡、慶州郡)、都護府完成以後,征北大軍離玄菟南返,一路奏凱返回許都。而周瑜留董襲、陳武領水師三萬鎮守三韓舊地,積極營建州胡島等港口準備做日後攻倭之用,自和丁奉也率軍南返中原!

至此,此次北征順利結束,華夏威勢大盛,擴張的視線開始轉向北方最後一個強敵——拓拔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