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感謝王維將《把酒問月》這首佳作傳遍長安風月場,荀冉決定親手製作一份羊肉泡饃送給他。
羊肉泡饃實際是由羊羹發展而來,而荀冉前世作為一個地道的關中人,自然十分喜愛羊肉泡饃。
唐朝時,無論是宮廷還是市坊都很擅長熬製羊羹,而且口味十分正宗,這便解決了原湯的問題。要知道,羊肉泡饃之所以鮮美無比,其很大原因就在於熬製的老湯。(注1)
在荀冉的吩咐下,下人們很快從西市買來了上好的羊羹。這裏並沒有後世的白吉饃,便隻好用其將就一下了。好在羊肉泡饃最講究的是掰餅的手藝,一塊完好的餅,掰的大小不同,其口感有很大差異。荀冉喜歡將餅掰的小一點,這樣原湯可以充分浸透餅皮,一口下去鮮美無比。
沒過多少工夫,荀冉便做出了一盆羊肉泡饃,聞著鮮美的氣味,少年閉上雙目,仿佛回到了一千多年後的西安。
“郎君,不要加些胡椒嗎?”婢女扶春有些擔心的看著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這麼吃,會不會有些太膻了。”
荀冉翻了個白眼,他實在不能理解唐朝人的飲食習慣。照理說,羊肉雖然膻了一點,但嚐的便是這個鮮味。唐朝因為禁止宰殺耕牛,多食羊肉和鹿肉。其中鹿肉多是王公貴族食用,羊肉便成了百姓餐桌上的主要肉食。羊肉最常見的烹飪方法便是煮,為了避免膻味,多會加入胡椒。
這可是胡椒啊!
“不必啊,這才是原生態最美味的羊肉泡饃!”
“泡饃?”
“恩,這個名字不錯吧?快去端一碗給萱兒,你和竹萍也嚐一嚐,我還得給對麵王大人送一碗去。”
荀冉內心生出一股強烈的自豪感,這個大唐真是美好啊!
......
......
荀冉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將羊肉泡饃做成大唐第一美食。它的價格,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能吃的起!為大唐百姓謀福祉這種事情當然很偉大,但需要支持,恩,在成功俘獲大才子王維的胃後,荀冉下一步的目標是太子殿下。
可偏偏最近太子李貞不太走運,被皇帝陛下禁了足,困在東宮讀書。荀冉隻能退而求其次,選擇較好說話的常子鄴常小公爺了。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荀冉和常子鄴除了樂理,最大的共同話題自然便是吃了。
民以食為天,恩,荀冉當然不覺得這個愛好有什麼丟人。
用常小公爺的話說,他吃遍長安一百零八坊,天天沒有重樣。這樣的魄力著實讓荀冉佩服,故而當荀冉帶著裝滿羊肉泡饃的食盒拜訪齊國公府時,很是期待。美食配吃貨,才是歸宿。因為隻有吃貨,才能充分發覺美食背後的閃光點,並將其推廣出去。
齊國公府位於貴胄雲集的崇仁坊,極為氣派。由於常子鄴提前關照過門房,荀冉十分順利進了朱門,在侍從的引領下來到了常子鄴的跨院。
常子鄴正在院子裏打拳,見荀冉來了,忙換下身上短衫丟給侍從。
荀冉搖了搖頭道:“如今天氣涼了,你該注意些身體。”
常子鄴卻是擺了擺手道:“無妨,無妨,我身子硬朗著呢。荀大哥,你又帶來什麼好玩的了?上次你派人送來的吉他我彈了彈,雖然音色有些怪異,倒也別有一番味道。”經過十幾日的相處,荀冉和常子鄴漸漸熟絡,也時常開些玩笑。二人相互間的稱呼也從公子變成了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