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更!求收藏,求推薦!)
一場秋雨一場寒。
連綿半個月的陰雨徹底澆滅了長安百姓的熱情,不管是年少的郎君,還是壯年的大漢,都沒了仲夏初秋牟足繃緊的勁頭,紛紛耷拉著腦袋,躲在自家院子裏,無奈的望著雨水如珠簾般從屋簷瀉下來,再一行行彙聚到大街兩側的排水渠中。
長安城地勢北高南低,雨水一大,南城米行囤積的糙米便遭了難。這些關中莊戶人辛辛苦苦勞作一年剝下的粟米輕則泛潮,重則被淹。那些黑心的米商本想囤積粟米好在深秋賣上一個好價錢,如今直是欲哭無淚。
西市荀記樂行對麵的書鋪裏,梅萱兒正捧著一份小冊子,繪聲繪色的講著故事。她身邊圍了不少孩子,大多是十來歲,皆是一臉期待的望著她,期待她再多講一些。
“萱兒姐姐,這劉玄德和關公、張翼德桃園結義後,又發生了什麼呢?”一個梳著兩隻小辮的女娃眨著一雙水靈的大眼睛,搖了搖梅萱兒的手臂。
“呃。”梅萱兒輕歎一聲道:“你們要想看新的故事,需要管你們家阿爺阿娘要些銀錢來買。等你們拿來銀錢,姐姐再給你們講好不好?”
“買?”那女娃子顯然不明白為何故事也要花錢。畢竟這又既不是湯餅也不是泡饃,不能糊口啊。
梅萱兒淡淡道:“恩,既然是故事,肯定要買啊。你們想想,寫這個故事的人付出了這麼多勞動,若是沒有銀錢買粟米吃,還怎麼能定下心神繼續給你們寫故事呢?”
“噢。”那女娃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阿丫明白了,阿丫這便回府讓阿爺給阿丫銀錢。萱兒姐姐,你要等阿丫呀。”
梅萱兒點了點頭。
“乖。”
這些孩童紛紛跟著小女娃跑出書坊,朝各家奔去。
荀冉從內室走出來,拊掌道:“我就說,這件事情由你來做是最合適不過了。評書這種東西,女孩子來講更有感染力,小孩子聽了也就更舍棄不下。”
梅萱兒白了荀冉一眼:“這事情辦的,我總是心有愧疚。他們畢竟是孩子啊......”
荀冉聳了聳肩:“你這麼做沒有錯,這是在培養他們的正版閱讀意識。他們年紀還小,可塑性還很強,等到年紀大些,便來不及了。”荀冉選擇用評書的方式擴展三國演義的影響力是有理論依據的。
唐朝百姓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即便是長安城中的百姓識字的人也是少數。而小說這種東西又不像詩詞那般陽春白雪,隻要能夠講出來,便是總角孩童也能聽懂。
若想賺取最大的利潤,光靠長安城中的權貴王孫是不行的,要充分挖掘關中父老鄉親的潛力。但這些百姓往往十分精明,一文錢恨不得掰成八瓣花。對於故事的吸引力荀冉是毫不懷疑的,但再好的故事也要有一種好的營銷方式來推廣。
荀冉決定讓梅萱兒先試著說一章,若能吸引孩童證明這個法子行得通,再通過後續的收費盈利。口耳相傳這種方式雖然比不上電子傳播,但卻勝在真實,其產生的讀者往往更為忠誠。
在荀冉看來,要不了多久,三國演義的故事就會成為長安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
這個故事印在他的腦中,他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他想一次寫多少就可以寫多少。梅萱兒的評書相當於他的一項營銷手段,市場明顯處於壟斷,利潤十分可觀......
“希望如此吧。”梅萱兒莞爾一笑:“荀郎君,你怎麼總能想出這麼多新奇的點子?”
荀冉淡淡道:“這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創造力是可以訓練的,你越是用腦,你創造出的東西便會越多。”
梅萱兒還是第一次聽到創造力這個詞,隻覺得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