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程明道(1 / 2)

(PS:推薦天劍客的大作《重生南明當皇帝》,對南明曆史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收藏看看。)

在荀冉看來,眼前之人定非等閑之輩。

大唐雖然民風尚武,但普通百姓和將門之後所期許的可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普通百姓渴望的是通過掙取軍功封侯拜相,封妻蔭子,而將門之後更多的看重的是家族的榮譽。這麼對比可能不太公平,但卻是現實存在的。

“這位小郎君火氣實在大了些,既然是論道就要心平氣和,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思考更加縝密。在下荀冉,小郎君若有什麼獨到見解,在下願意探討。”

那孩子眼中閃過一絲驚喜。

“你便是荀冉,便是那個寫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荀冉?便是那個寫出‘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荀徐之?”

荀冉微微頜首。

“在下程明道,剛才失禮了。”他衝荀冉抱了抱拳,又轉過身來朝梅萱兒笑了笑算作致歉。程明道不過十二三歲,本來就是孩子,梅萱兒自然也不會放在心上。

“程明道?可是安西節度使程大將軍的公子?”

荀冉不由一驚,王勇封在崖州府軍混跡多年,自然對於大唐軍隊的將領十分了解。他提及最多的,便是這個程明道,此人雖然年紀不過四十,卻官拜安西節度使,遙領左武衛大將軍。若僅僅是這些也就罷了,偏偏他還被皇帝陛下封為敦煌郡王。要知道異姓封王在有唐一朝都是極為罕見的,程昱武能夠受封郡王,足見皇帝對他的信任。

荀冉對於安西四鎮的情況大致也有些了解,四鎮分為龜茲、焉耆、於闐、疏勒,是四座建製完備的軍鎮。四鎮的兵馬很大一部分是當年奔赴安西開墾的府軍,當然後來也有一些胡人補充進來。安西都護府與北庭都護府成掎角之勢,相互策應,既要防備北麵的回鶻人,也要對西側的突厥人時刻留意。吐蕃衰落之後,西南的壓力小了許多,安西都護府的防備重點自然就放在了西突厥之上。

西突厥控弦之士十數萬人,一直對安西四鎮虎視眈眈,其目的當然便是掌控絲綢之路。光靠四鎮的兵力,若與西突厥起了衝突不見得會占到什麼便宜,故而皇帝陛下才會將宗室之女嫁到寧遠國,企圖用昭武九國牽製突厥人,站穩河中。

用王勇封的話說,這些年來突厥人一直不敢輕舉妄動一部分原因固然是忌憚大唐強大的國力,但更重要的是在於程昱武的威懾。這位節度使在突厥人眼中可是飛將軍李廣一樣的人物,隻要他一日鎮守安西,突厥人便不敢揮師東進。

荀冉對此倒是信了幾分,畢竟在冷兵器時代軍卒的實力相差並不大。騎兵、軍械鎧甲、將領的實力才是影響局部戰爭走向的關鍵。作為大唐最為精銳的邊軍,安西軍的騎兵十分犀利,鎧甲更是令無數府軍羨慕的明光鎧(注1),那麼唯一可以提升的便是將領的實力了。皇帝陛下把這麼重要的位置交給程昱武,就足以說明他的實力冠絕大唐武將。

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大唐定製凡領兵在外者需要將家眷安置在長安。明為有待,實際就是當作人質。這程明道出現在此,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