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
益州城的攻陷讓左千牛衛眾將士信心大振。他們在荀冉的指揮下將投降的叛軍關進了城北的一處軍營中。這軍營原本是訓練新兵的,想不到竟然派上了這種用場。
蜀王李秀的態度讓薛武禮很滿意。正是他關鍵時刻率領玄甲軍馳援荀冉,當陣殺了都督蕭琛,才能亂中取勝,進而打開城門迎大軍入城。之後他還配合著薛武禮安撫城內百姓,維持軍紀,光憑這些行為便能記上一大功。
不過他已經是親王,又是身份最尊貴的一字王,再行封賞也就是些錢財布帛,而且這些也要等上報朝廷之後才能賞賜。
眼下除了穩住益州城的局勢,最重要的便是將蕭琛伏誅的消息傳到劍南道其餘各州。畢竟還有三四萬的叛軍盤踞在此,不能掉以輕心。
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的,眼下大唐一致對外,經不起內部消耗掣肘了。
這個任務薛武禮交給了孫五,一來他對蜀中軍隊比較熟悉,二來他想將荀冉留在身邊清點叛軍留下的軍械。
畢竟這些甲胄兵器需要重新登記入庫,更重要的是需要招募足夠多的壯年男子進入軍隊填補叛軍的空缺。
而這個招募兵勇的任務自然落在了荀冉的身上。
十月二十九,益州城內的局麵已經被完全掌控下來,荀冉率一百名親兵來到城外搭設了簡易的棚子,招募兵勇。
由於剛剛發生過一場慘烈的交戰,城牆不少垛口都被砸出了豁口,就連南城城門也被撞木撞得出現了裂紋。
城門前的空地上,滿是鮮血留下的痕跡。雖然屍體已經被運走,但血液滲入了土壤,留下了暗紅色的罪證。
荀冉這次需要招募最少一萬名兵勇,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要知道益州附近總共隻有十幾萬戶人家,這相當於十抽其一了。
當然這跟府兵製的沒落有關,如果府兵製沒有沒落,當兵是一種義務,荀冉完全可以按照在冊戶籍直接去每一戶點兵,這些百姓都得服從。不過眼下募兵製漸漸代替了府兵,這次叛亂後薛武禮向朝廷請命,請求改建蜀中兵製,以募兵代替府兵。太子給出的批複是一個準字,既是如此,薛武禮便索性借著募兵的機會將晉王一派的軍官全部清洗。
募兵製代替府兵製後節度使的權力將大大增加,以後東宮勢必會全力掙下這個位置,進而掌控劍南道全局。
荀冉望著排成長龍的隊伍,微微皺眉。
“勇封,他們都是來應征的?”
官府剛剛貼出告示,便有這許多漢子來應征,在過幾日人肯定會更多。
這自然是好事,但荀冉他們的人手有限,一時不可能考核這麼多人。
哎,也隻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下一個!”
迎麵走來的是一個約莫十四五歲的少年。雖已經是深秋,但他隻穿了一件麻布薄衫,荀冉注意到這薄衫上雖打滿了補丁,但卻漿洗的幹幹淨淨,雖然已經發白但遠遠看來卻是十分清爽。
“叫啥名字?”
“二牛!”
“多大了?”
“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