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私聘幕僚(1 / 2)

(求訂閱,求訂閱!)

蝗災在唐代可是堪比瘟疫一樣的大殺器。在農耕社會,爆發大規模的蝗災意味著糧食顆粒無收。

要知道唐代的生產力並不算高,即便從別處調集糧食那也是拆東牆補西牆,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

更糟糕的是,蝗災往往都是成片爆發的,不僅限於一州一縣。

這也是荀冉如此憤怒的原因。

蝗災雖然可怕,但還是有一定征兆的。隻要做好了應對措施,不太可能出現束手無策的情況

這個楊懷身為益州父母官,竟然將此事壓了下來,致使情況的失控。

荀冉雖然並不喜歡靠拍馬屁上位的官員,但隻要有能力還是會啟用的。他最恨的就是那些屍位素餐,碌碌無為的庸官。

偏偏楊懷就是這麼一個庸官!

如果庸官還沾上了自以為是四個字,變成賊官生出一點小聰明那真是毀滅性的。

從狩獵的南麓回到節度使府,荀冉便和幾名幕僚商議如何處理此事。

楊懷的話如今荀冉肯定是不會信了。如今他需要做的便是用最短的時間調查清楚事情的情況,所以首當其衝的是調查。

蝗災這種事情肉眼可見,可是要落實到具體情況也不是那麼好分辨的。

至少從眼下的情況來看,荀冉無法準確估計出具體的損失。

來到益州後,荀冉私人聘請了幾名幕僚。

這些幕僚都是益州本地人,雖然科舉落榜,沒能入朝做官但都是有真才實學的。

換句話說比寫詩作賦他們或許比不了那些進士登科的學霸,但要論人情世故具體處理事物的能力,他們卻要遠遠勝於那些進士。

其中最受荀冉器重的是一個叫陳德的中年人。

他三十來歲,生著八字胡,一雙臥蠶眉。頭發整齊的用木簪子穿好,一身圓領袍衫,配上羊皮靴襯顯得十分英挺。

作為荀冉的私聘幕僚,陳德和其他幕僚一樣不食朝廷俸祿,全靠荀冉提供銀錢。

讓他感到欣慰和感動的是,荀冉給出的酬勞十分豐厚,每月的月錢就有六兩。如果有什麼建言獻策或者重大貢獻還會額外收到一份銀錢獎勵。

唐朝做官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少了哪個都不行。像陳德這樣寒門出身的人,要想靠科舉入朝為官是很艱難的事情。他起初還不怎麼相信,可經曆了科舉屢屢碰壁後,他總算看清了,所謂科舉不過是給那些世家公子入朝為官打打掩護罷了。

什麼開科取士,取的還不盡是五姓七望中的人,遍數左右仆射,六部尚書有幾個是寒門出身?

千裏做官隻為財,既然現在他能跟著荀冉發財,也就不再去想科舉的煩心事。

不然若是這麼耗下去,非得妻離子散不可

人有時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隻是看籌碼給的夠不夠罷了。

荀冉將查勘蝗災影響這麼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給陳德去辦直是讓他感動。

陳德本就是蜀中人,不存在認知上的盲點。

他深知蜀中雖然物產豐富,人傑地靈但並不是完美的。

蜀中最大的問題便是人多地狹,且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