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他鄉遇故知(1 / 2)

(求訂閱,求訂閱!)

荀冉這些時日已經將附近州縣走訪了一遍。與陳德所說相差無幾,蝗災真的已經到了肆虐的地步。

任何朝代對蝗災都是很無力的。荀冉不是自帶金手指秒天秒地秒空氣的存在,對此自然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不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現在采取補救措施總好過慢性死亡。

楊懷這根刺是肯定要拔除的,不然有這等害群之馬在,荀冉真怕他把益州劍南官場這池水攪渾了。

水至清則無魚,但也不能是渾水一攤,不然魚都看不清還有什麼意義,指望渾水摸魚嗎?

荀冉當即將擬寫好的奏疏派人沿官道八百裏加急送到長安。皇帝的態度荀冉已經能夠預料了,無外乎震怒下令整治益州劍南官場。至於自己,由於監管不力多半也會被皇帝陛下罵個狗血噴頭。這點荀冉倒是不在乎,隻要能夠為益州和劍南百姓做點實事,讓皇帝陛下罵一頓出出氣又有何不可呢。

至於賑災的事情則是刻不容緩了,等到朝廷的批文下來還不知道要餓死多少百姓。

蝗災的影響是一連串的,眼下還隻是開始。但若是連開始階段都應付不了,事情就真的難辦了。

節度使總領劍南軍政,自然有權下令開倉賑災。

蜀中本就人傑地靈,地產豐富。每年交給長安糧食後還能剩下一半左右的米糧。

這些年雖然因為戰事多的緣故糧食損耗了不少,但底子畢竟厚實一時半會還見不了底。

糧倉的監官劉桂得知荀將軍要開倉賑災一時慌亂不已。朝廷雖然給了節度使緊急時的處置權,但很少會有人選擇使用。

原因無二,就是因為擔心皇帝猜忌。

皇帝給你這份權力是一回事,你拿這權力去收買人心卻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中奧妙,三言兩語難以說清。不過總的來說,荀將軍這麼做確實有不妥之處。皇帝陛下明麵上可能不會說什麼,甚至會褒獎荀將軍幾句。可是心底會不會自此生芥蒂可就難說了。

讓皇帝惦記著怎麼看都不是一件好事。荀將軍自打來到劍南後帶領軍隊連著打了幾個大勝仗,滅南詔,平吐蕃端是為闔州百姓出了一口氣。這樣的節度使誰人不愛?正因為此,劉桂才和其餘蜀中百姓一樣希望荀將軍能夠長久的在劍南幹下去。

開倉放亮當然是好事,不過若是因此得罪了皇帝就真的太不值了。

劉桂瞅了一眼荀冉,咬牙道:“荀將軍,這糧倉萬萬開不得啊。”

荀冉皺眉道:“這是為何?”

劉桂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自然也就不想遮掩,索性對荀冉直接挑明。

“荀將軍此舉雖是大義,但恐怕會被朝中宵小利用啊。”

荀冉何曾不知這樣做的風險。但如今百姓家中已無存糧,秋糧更是會顆粒無收,如果現在不開倉賑災,每天不知會有多少人餓死。

荀冉當然不希望易子而食這種慘劇發生,為此他個人便是擔著一些風險也無不可。

“這點你無需擔心,出了事情由荀某一人獨自承擔,你們不會受到連累。”

荀冉雲淡風輕的說著,仿佛這不是開倉賑災而是從自家米缸舀一勺米煮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