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喜從天降(2 / 3)

其實早在1984年11月1日,在國慶35周年閱兵一個月之後,在座談會上,鄧公就曾表達了一個驚人的決心:大裁軍。他說:這次閱兵,國內外反映很好。要說有個缺陷,就是八十歲的人來檢閱部隊,本身就是個缺陷。裁軍是個得罪人的事,還是我來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給新的一號首長。

要知道在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軍備競賽進行僵持期,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蘇聯在全球範圍內采取逼人的進攻態勢,戰場不但擺在歐洲地區,而且觸角也伸向亞洲。美國十分緊張。1980年裏根總統上台後提出重振美國軍威,在軍備競賽領域提出著名的“星球大戰計劃”,把競賽推向外太空,目的就是為打破僵局,奪回軍事優勢地位。美蘇兩國當時關注的裁軍主要是戰略性武器,特別是核武器和導彈,但在常規力量方麵,蘇美也進行了較量,比方說在70年代中後期提出過雙方各在中歐地區部署70萬-90萬常規力量的建議,但最後並沒有落實

在外交上看,這一時期中美恢複正常關係,國際壓力明顯減弱,但中蘇關係依然冷淡,雙方邊境地區還陳兵百萬,而且在南方還有零星的交戰。

從國內看,中國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走上改革開放快車道,百業待興,但軍隊改革卻落後於社會其他領域。鄧公同誌在70年代出來主持工作時就提出過“軍隊要消腫”的主張。這次大裁軍正好成為兩全齊美的工作:一是實現軍隊的“消腫”;二是以此為契機發起軍隊改革。

從國內和國際兩個大背景看,鄧公提出百萬大裁軍高瞻遠矚,以無產階級政治家的魄力發起這場應變在世界裁軍史上大書特書的一筆。這是偉人給我們留下來又一筆寶貴財富。

對這次舉世關注的百萬大裁軍,國際社會給予積極肯定,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正麵反映大多來自發展中國家,兩個超級大國並不以為然。從中國外交的角度上看,1990年中國的外交部長在日內瓦裁軍大會上提出百萬大裁軍的重要意義和對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貢獻。它從一個側麵反映出中國務實的外交精神——多做不說

正如某國媒體對我們裁軍做出的評價那樣,中國的裁軍是“實實在在的裁軍”。在這一點上我們遠遠超過當時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它們正好是說的多做的少。條約簽了不少,但落實的不多。中國之所以能夠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應該說是與這種務實穩健的言行有關係的。

1985年6月4日,人民大會堂。時任一號首長的鄧公輕輕伸出的一根指頭震驚了世界——中國人民解放軍裁減員額100萬。

一根指頭與100萬,就這樣永遠定格在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史冊上。

也就在這一刻,東方劍從報紙上認識了這個決定了未來中國幾十年走向的重要人物,也是從這一刻起,東方劍心中湧起了那種自己從來沒有過的深深的思鄉的感情。

也就是從這一時刻起,他開始注重收集中國方麵的各種各樣的報道,雖說他知道當時的美國雖說與中國的關係有了回暖的跡象,但是其實美國的那些個政客們還是處處鼓吹**,還是在帶著有色眼鏡再看中國人,這從美國人對待自己兄妹的態度上就可以看的出來。

(請注意,以上的資料以外國人的媒體不可能報道的如此的詳細,在說他們也不可能跑到軍委擴大會議上來,為了本文的需要,隻能讓他們進一次了,請大家多多包涵。)

第二天,東方劍在送完報紙後特意的留下了一份登載了彩票中獎號碼的報紙,想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中了。當他將自己手中的號碼與報紙上的號碼,對照之後才發現自己竟然中了那個價值一億三千萬美元的巨獎,看到後,東方劍的大腦頓時間出現了頓時間大腦短路,不知道自己剛剛看到的是不是真的,在回過神來後,他有特意的再仔細的對照了一下,這才發覺自己真的中了大獎,一時間他高興的大蹦大跳大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