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金融危機爆發(1 / 3)

如果說1997年在亞洲有什麼事是令人最為震驚的話,那就是最近爆發的遍及亞洲大多數國家的金融危機,從1997年6月份開始,國際炒家就開始對亞洲進行大規模的投機。首先遭到攻擊的是泰國的泰銖。

1997年1月份,以東方國際投資以及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們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手中掌握的大量泰銖,買進美元。為此泰銖直線下跌,這些國際炒家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混水摸魚,狠撈一筆。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彙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這他們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吃柿子挑軟的拿,按照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應該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占香港,以圖造成他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索羅斯認為,隻要擊垮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但是索羅斯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實力還不足以對抗這些國家,雖然他知道隻要自己一出手就會有很多的國際投機商們出手,但是他卻不得不麵對一個對於他來說那個龐然大物的存在,那就是東方國際投資公司,這個新近崛起的十年的龐然大物,這個能夠以一己之力對抗一個國家的龐然大物不是自己能夠抵擋的,而且他對於東方投資公司的那些個首席操盤手很了解,知道他們不會放過這麼一個好的機會,所以為了不使自己賺錢的計劃落空,他首先與東方投資公司的首席華人操盤手王作明達成共識,二人聯合絞殺亞洲,而王作明也想在創造一個絞殺日本的奇跡,所以雙方一拍即合,索羅斯有了東方國際投資公司這個巨頭的支持,開始了他精心策劃的對於亞洲的洗劫。

泰國,成了首當其衝的目標。

5月份,國際貨幣投機商開始大舉沽售泰銖,兌美元彙率大幅下跌。麵對投機商氣勢洶洶的進攻,泰國央行與新加坡央行聯手入市,三管齊下,企圖捍衛泰銖陣地,他們動用了120億美元吸納泰銖;禁止本地銀行拆借泰銖給離岸投機者;大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後,泰銖的地位暫時性保住了。

對此,國際貨幣投機商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他們的招數隻有一個:籌集資金,狠拋泰銖。王作明、索羅斯開始節節挺進。與此同時,泰銖貶值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泰銖兌換美元的彙率屢創新低。泰政府臨陣換將,原財政部長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帥印,泰政府此舉,猶如在波濤洶湧的湖麵投下一顆重磅炸彈,菲律賓成了受害者,比索彙率開始大幅起落。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卻未能阻止泰銖的節節失利。6月份,投機商開始出售美國國債,籌集資金,再度向泰銖發起致命一擊。泰央行奮起還擊。其時,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蓋下的各種弊端一一暴露出來。為了穩定軍心,6月30日,泰國總理差厄利發表電視講話:“我再次重申,泰銖不會貶值,我們將讓那些投機分子血本無歸。”發誓歸發誓,偏偏其金融市場像個扶不起的阿鬥。此時的泰國央行已彈盡糧絕,僅有的3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早已花光。就在泰總理講話兩天之後,泰國央行被迫宣布實行浮動彙率製,放棄長達13年之久的泰銖與美元掛鉤的彙率製。當天,泰銖重挫20%,7月29日,泰國央行行長倫差.馬拉甲宣布辭職,8月5日,泰央行決定關閉42家金融機構,至此,泰銖終於失守。

與此同時,菲律賓比索的軟弱可欺使它成為投機商的另一狙擊目標,菲央行曾嚐試一周之內4次加息,並宣布擴寬比索兌換美元彙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對抗王作明和索羅斯所代表的兩大巨頭。但大勢已去,無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許菲律賓比索在更闊的幅度內波動,一時間,比索貶值慘不忍睹,實際上,這標誌著比索保衛戰的全麵失守。

就像一個癮君子,此時的王作明和索羅斯顯然並未心滿意足,他們四下出動,尋找可捕獵的下一個目標,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進入了他的視線之內。

馬來西亞央行企圖拉高沽空馬來西亞林吉特的成本來阻止投機商的興風作浪,印度尼西亞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終擋不住投機商強有力的進攻,馬幣、印尼幣對美元兌換比價一低再低。鄰國陣地的失守開始波及一向有“避難幣”之稱的新加坡貨幣。唇亡齒寒,盡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新加坡元兌美元的彙率還是持續下跌。

在王作明和索羅斯的強硬態勢下,各國政府均感力不從心,已紛紛放棄了捍衛行動,開始屈服,一副任打不還手的樣子。任由本國貨幣在市場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麵,國際貨幣投機商更是有恃無恐,在東南亞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橫行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