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6年的7月,又一個殘暴的季節來臨了。
湘西及雲貴高原東部天高雲淡,火辣辣的太陽,總是早早地掛在了靖縣城頭,顯示出了她那過分的明媚和燦爛。烤得整座縣城在絲絲地冒煙。人們躲在屋簷下、樹陰裏,擔驚受怕地納涼。整座縣城被慢慢地烤著了,在不知不覺地燃燒。
遠處和屋邊的樹上,不知疲倦的夏蟬,在不停歇的鳴唱,傳遞著一份煩躁和不安。市民們絲毫也沒有辦法,心中企盼著,這份並不舒適的寧靜和安詳不要被打破。是啊,自從有了中華民國以來,靖縣城便落入了一個多事的戰亂年代。
1921年11月,黔軍招安部隊胡澤源部來犯,攻陷縣城,殺死縣知事,駐靖國軍從連長以下幾乎全部戰死,全城被搶劫一空。
1925年4—7月,靖縣大旱,滇軍過境,將靖縣倉儲糧食吃運一空,全城餓死人數幾近一半。11月川軍過境,12日下午在城內縱火,火勢延燒至大南門城外鹽店碼頭100餘戶,民財被擄掠一空。
1926年7—12月,滇黔聯軍唐繼堯部在靖縣城駐紮半年,在城鄉奸淫擄掠,所到之處無一人能幸免。
1927年靖縣鬧農會,全城動蕩。
1929年廣西土匪餘成剛率部八百突襲靖縣,被搶財物和所擄婦女達40餘船,全城再次被洗劫一空。
1934年至1935年,為了圍追堵截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北上,國民黨政府在靖縣陳兵10萬,給靖縣人民再次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然而市民企盼的這份寧靜並沒有保持幾天,一場新的災難再次降臨了。1936年7月28日清晨,城外突然響起了炒豆子般密集的槍聲,不知是什麼隊伍又來攻城了。
原來,靖縣本地一個名叫李國榮的土匪頭子,跑到貴州加入了黔軍王天培部,得了一個營長之職,這次正是他聯合了黔東南的土匪頭子王澤龍,率土匪及其所部400餘人,攻打靖縣城來了。
槍聲一響,城外是黑壓壓的嗚哩哇啦狂吼亂叫的匪兵,城內是驚慌失措的市民,形勢突然變得異常緊張起來。逃命要緊,市民們紛紛從浮橋向江東那邊湧去,城內一片混亂。前不久廣西土匪攻入城中,綁吊富戶和婦女,擄掠財物,造成十室九空,慘不忍睹。這次黔匪來攻,又一場浩劫擺在了眼前。
縣長周翰宗臨危不懼,馬上組織城內軍民進行英勇抗擊。此時恰值暑期,縣政府正集中了全縣的鄉長、保長、校長、教員200多人在縣城學習,進行軍訓。戰事說來就來,周縣長把這些人派了上去,很快穩住了人心。但是城內隻有常備隊、監護隊各一班人,槍支不足50支,勢力單薄,不可能長期抵抗得住400土匪的猛烈火力。
周縣長當即召開了靖縣軍政幹部緊急會議。他表示,自己誓與縣城共存亡,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在這次緊急會上政府決定,一方麵依靠城牆嚴防死守,把住城門,頑強抵抗;一方麵打電話到會同求援,並火速派人到駐紮在離縣城20公裏的西區坳上,傳令本縣保安團的儲康民部來援。
會同縣政府保安團接到靖縣城被黔匪王澤龍、本地慣匪李國榮圍攻,請求火速增援的電話後,馬上派一張姓連長帶領100多名保安團子弟快速增援,從50公裏外的會同城奔向了靖縣城。而接到了增援縣城命令的靖縣保安團副團長儲康民,率所部一個排30餘人槍,也迅速向靖縣城靠擾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