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2 / 3)

用感恩的心為你身邊的陌生人點亮一盞燈吧,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間沐浴著他人給予的溫馨。

中央電視台曾播出一期名為《感恩之旅》的節目,故事梗概大致是:

一對父子相依為命,為給身患絕症的兒子治病,父親不僅花掉所有的積蓄,還賣掉了房子,可謂傾家蕩產。在這對父子走投無路之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好心人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使兒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製。麵對陌生人的無私幫助,他們的兒子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在自己剩餘不多的時間裏,親手向每個好心人送上一束鮮花,說聲“謝謝”。於是,父子倆駕駛一輛三輪車開始了為期數載、遍及全國各地的“感恩之旅”。在這段旅途中,他們在感謝別人的同時,也得到了更多陌生人的幫助,父子倆決定要把感恩之心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會更加感激和懷念那些有恩於我們卻不求回報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悅。常懷感恩之心,便會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為最大的快樂,便能對落難或者絕處求生的人們愛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報。常懷感恩之心,對別人、對環境就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賞。

感恩之心使我們為自己的過錯或罪行發自內心地懺悔,並主動接受應有的懲罰;感恩之心又足以稀釋我們心中狹隘的積怨和仇恨,感恩之心還可以幫助我們度過最大的痛苦和災難。常懷感恩之心,我們會逐漸原諒那些曾和我們有積怨甚至深深傷害過我們的人。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生活在一個溫暖的世界裏。

感恩他人才能提升自己

在美國,感恩節是個快樂的日子,可在許多年以前,有對年輕的夫婦卻在以絕望的心情迎接節日的到來,因為他們太窮了。他們的心情糟透了,夫婦倆沒講幾句話便吵了起來。這家的孩子隻能無奈且無助地站在旁邊。正在這時,響起了重重的敲門聲,男孩前去打開門,看到麵前站著的是一個高大的男人。他滿臉的笑容,手裏提著一個大籃子,裏頭裝滿了各式各樣過節用的東西。這家人一時都愣住了。

那人開口說道:“這份東西是你們一位朋友要我送來的,我希望你們知道還是有人在關懷和愛著你們的。”看著這份陌生人送來的禮物,這家人推辭著。可那人把籃子擱在男孩的臂彎裏就轉身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溫暖的話語“祝感恩節快樂”!

這件事情,改變了這個孩子的心靈。一種感恩之情在他的心底油然而生,他暗暗發誓:日後也要以同樣的方式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到了18歲那年,男孩終於可以勉強養活自己了。他的收入很少,可在這年的感恩節,男孩還是花錢買了不少的食物,假裝成一個送貨員,把這些食物送給一個很窮的家庭。當他走進那個破落的房子時,前來開門的婦女警惕地盯著他。她獨自拉扯著6個孩子,正麵臨著斷炊之苦。他對婦女說:“我是受人之托來送貨的,請你收下這些東西吧。”孩子們高興地歡呼了起來。“你是上帝派來的使者!”那婦女語無倫次地說。男孩忙說:“不,不,是一個朋友托我送的,祝你們快樂!”說完他把一張紙條交給了這位婦女,紙條上是這樣寫的:“我是你們的一位朋友,願你一家能過個快樂的節日,也希望你們知道有人在默默地愛著你們。今後如果你們有能力,就請同樣把這樣的禮物送給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這個年輕人懷著一顆美好的心生活,奮鬥著,終於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成為影響了許多美國人心靈的成功學大師,他的名字叫羅賓。我們今天也可以讀到不少他那些已譯成中文的作品。永遠懷著一顆感恩他人的心,就能不斷的提升自己,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生活的流程中,也多多少少得到過別人的幫助,接受過他人的恩惠。可我們是不是都用心記住了這些,並因此多了一份感恩之情呢。感恩之心是一顆美好的種子,我們不光要懂得收藏,還要懂得適時播種,那樣我們就能給他人帶來愛和希望,或許會因此挽救了他們,或是改變了他們的內心世界。

這樣做並不難,隻要我們有這份心。你終會發現,如果你有一顆感恩之心,生活便會在你的眼裏變得越來越美好。

幫助他人就是幫助你自己

在某小鎮最陰濕寒冷的街角,住著約翰和妻子珍妮。約翰在鐵路局幹一份扳道工兼維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務之餘就去附近的花市做點雜活,以補貼家用。生活是清貧的,但他們是相愛的一對。

冬天的一個傍晚,小兩口正在吃晚飯,突然響起了敲門聲。珍妮打開門,門外站著一個凍僵了似的老頭,手裏提著一個菜籃。“夫人,我今天剛搬到這裏,就住在對街。您需要一些菜嗎。”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綴著補丁的圍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著遞過幾個便士,“胡蘿卜很新鮮呢。”老人渾濁的聲音裏又有了幾分激動:“謝謝您了”。

關上門,珍妮輕輕地對丈夫說:“當年我爸爸也是這樣掙錢養家的。”

第二天,小鎮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時候,珍妮提著一罐熱湯,踏過厚厚的積雪,敲開了對街的房門。

兩家很快結成了好鄰居。每天傍晚,當約翰家響起賣菜老人篤篤的敲門聲時,珍妮就會捧著一碗熱湯從廚房裏迎出來。

聖誕節快來時,珍妮與約翰商量著從開支中省出一部分來給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單薄了,這麼大的年紀每天出去挨凍,怎麼受得了。”約翰點頭默許了。

珍妮終於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趕成了。棉衣鋪著厚厚的棉絮,針腳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還特意從花店帶回一枝處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紙袋裏,趁著老人出門購菜,放到了他家門口。

兩小時後,約翰家的木門響起了熟悉的篤篤聲,珍妮一邊說著聖誕快樂一邊快樂地打開門,然而,這回老人卻沒有提著菜籃子。

“嗨,珍妮,”老人興奮地微微搖晃著身子,“聖誕快樂!平時總是受你們的幫助,今天我終於可以送你們禮物了,”說著老人從身後拿出一個大紙袋,“不知哪個好心人送到我家門口的,是件很不錯的棉衣呢。我這把老骨頭凍慣了,送給約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著。還有……”老人略帶羞澀地把一枝玫瑰遞到珍妮麵前,“這個給你。也是插在這紙袋裏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樣。”

嬌豔的玫瑰上,一閃一閃的,是晶瑩的水滴。

有人說物質的寬裕是施恩行善的必備基礎,但真正等到物欲橫流的時候,人們又還會有多少良知和閑暇殘存,靈魂中又還有哪一扇窗向弱者敞開!也許在人們感受貧困的時候,才更能敏銳地感覺到周圍的溫暖吧!

一天傍晚,拜倫在單行道的鄉村公路上孤獨地駕著車回家。在這美國中西部小鎮上謀生,拜倫的生活節奏就像他開的老爺車一樣遲緩。自從所在的工廠倒閉後,他就沒有找到過固定工作,但他還是沒有放棄希望。外麵空氣寒冷,暮氣開始籠罩四野。

拜倫熟悉的朋友大多數已經離開了這個小鎮。朋友們有自己的夢想要實現,有自己的家庭要撫養。但是他還是選擇留在了故鄉。這是他出生的地方,這裏有著他的童年和夢想,還有他那已經入了土的父母留給他的“家”,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

一個雪天的晚上,拜倫在回家的路上,注意到一位困在路邊的老太太。天很黑,這麼偏遠的地方,老太太求援是很難的。我來幫她吧,他一邊想著,一邊把老爺車開到老太太的奔馳轎車前停了下來。盡管拜倫朝老太太報以微笑,可是他看得出老太太非常緊張。她在想:會不會遇上強盜了。這人看上去窮困潦倒,餓狼一樣。

拜倫能讀懂這位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老太太的心思。他說:“我是來幫你的,老媽媽。你先坐到車子裏去,裏麵暖和一點。別擔心,我叫拜倫。”老太太的輪胎爆了,換上備用胎就可以。但這對老太太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拜倫鑽到車底下,察看底盤哪個部位可以撐千斤頂把車頂起來,他爬進爬出的時候,不小心將自己的膝蓋擦破了。等將輪胎換好,他的衣服髒了,手也酸了。就在他將最後幾顆螺絲上好的時候,老太太將車窗搖下,開始和他講話。她告訴他她是從大城市來的,從這裏經過,非常感謝他能停下來幫她的忙。拜倫一邊聽著,一邊將壞輪胎以及修車工具放回老太太的後車廂,然後關上,臉上掛著微笑。老太太問該付他多少錢,還說他要多少錢都不在乎。

因為她能想像得出如果拜倫沒有停下來幫她的話,在這種地方和這個時候,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幫這老太太忙是要向她要錢。拜倫沒有想過。他從來沒有把幫助人當作一份工作來做。別人有難應該去幫忙,過去他是這樣做的,現在他也不想改變這種做人的準則。他告訴老太太,如果她真的想報答他的話,那麼下次她看見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去幫助別人。他補充說:“那時候你要記得我。”

拜倫看著她的車子走遠。他的這一天其實並不如意,但是現在他幫助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他一路開車回家的心情卻變得很好。

老太太在車子開出了將近一英裏的地方,看到路邊有一家小咖啡館,就停車進去了。她想,還得開一段路才能到家,不如先吃一點東西,暖暖身子。

這是一家很舊的咖啡館,門外有兩台加油機,室內很暗,收銀機就像老掉牙的電話機一樣沒有什麼用場。女招待走過來給她送來了菜單,老太太覺得這位招待的笑容讓她感到很舒服。她挺著大肚子,看起來最起碼有8個月的身孕了,可是一天的勞累並沒有讓她失去待客的熱情。老太太心想,是什麼讓這位懷孕的女人必須工作,而又是什麼讓她仍如此熱情地招待客人呢。她想起了拜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