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可愛的魚蟲(一)(1 / 3)

飼養觀賞魚的工具很多,家庭養觀賞魚要準備如下基本器具:

1.養魚容器。容器是供魚生活的基本環境,可以有大中型的水族箱、中小型的玻璃魚缸、陶盆、木盆、瓷盆等,如果有庭院,也可以建造一個小魚池。

2.捕撈器具。可以是網兜也可以是撈魚勺,用於捕撈觀賞魚。撈魚網具一般選用網眼小於0.5厘米的珠羅紗或50號尼龍布,其質地柔軟、透水性好。根據需要可分別製成長柄、短柄、圓形、長方形等。

這類用具中還有一種捕餌網具,可用粗鐵絲做成捕餌網圈架〔直徑約35厘米〕,把它固定在長竹竿上,然後用透水性強的尼龍布、蚊帳布或紗布製作成袋狀網筒,網長1.5米左右。

3.換水器具。可以是膠皮管或塑料管,也可以是玻璃吸管,用於換水或吸出養魚容器底部的沉積汙物。在魚缸(池)底部沉積的汙物需要除去,有時魚缸(池)中的水需要增加或減少,此時可使用虹吸管。剪取一根長約200厘米、直徑約2厘米0小魚缸1厘米)的橡皮管或塑料管作虹吸管。使用方法為:先把虹吸管灌滿水,然後用手指堵住管子的兩頭,使水不能從虹吸管中自由流出,把虹吸管的一頭插入魚缸裏,虹吸管的另一頭放在低於魚缸的位置,然後鬆開虹吸管的兩頭,虹吸管便會把缸中的廢棄物連水一起從缸中吸出。

4.儲水容器。用於貯水、晾水,一般盛水容器即可,不過以專用為好。

5.照明設備。用於大中型水族箱中的照明,以提高觀賞效果。

6.充氧機。一種小型電動設備,在大中型水族箱中用於增加水體溶氧量。

7.過濾裝置。一種小型電動設備,用於水族箱中使水體循環以過濾水中汙物。

8.加溫裝置和水溫計。加溫裝置是一種小型電加溫設備,用於調節水溫。水溫計就是一個普通溫度計,用以探測水的溫度。便於在換水時掌握水溫,以防溫差過大,引發魚病。

9.清潔器具。可以準備一個除苔器,用於清除長方形魚缸玻璃上的青苔。除苔器可按下述方法自製:自備一片安全刀片、一根細木棒,把刃片固定在木棒上就製成了除苔器。如果嫌此法麻煩,也可以簡單一些,準備一塊專用的清潔布,一般用一塊柔軟的紗布就行了,用於擦拭水族箱內壁的汙物。

此外,還有用來放置魚餌的器皿食器,用於漂洗魚蟲的細網等。

查箱有哪幾種形式

市場上所售的魚箱及其附屬用品款式繁多,應有盡有。主要的魚箱有如下幾種:

1.家庭養魚最常用的是小型魚箱,如今流行的有硬質透明的輕身魚箱、輕巧的絕緣性塑膠魚箱以及透明膠魚箱。

2.最新的是把透明的厚玻璃板,用一種特製的強力膠粘牢,外加不鏽鋼框架,尺寸可根據所需定做。缺點是價貴、不能搬動,否則會出現漏水。

近兩年市場上出現了一種連著濾水係統、調溫係統與照明的立體的多角形魚箱,多為日本、韓國、台灣所產。雖然價錢昂貴,但外表華貴美觀、安全耐用。這種魚箱最宜養熱帶魚,但不宜飼養大型魚,如錦鯉和龍吐珠等骨咽魚科魚類。

一般人所用的普通的透明塑膠魚箱,規格是以36厘米X24厘米X24厘米或40厘米X30厘米X30厘米居多。較大的魚箱,必須有不鏽鋼框架,其中以長方形和多角形居多。矮型魚箱雖較低,但底部麵積較大,實用、安全。大型魚箱有45厘米X30厘米X24厘米、90厘米X45厘米X45厘米、90厘米X60厘米X45厘米、120厘米X60厘米X69厘米等規格。魚箱越大,所需的透明玻璃要求越厚,以抵抗水的壓力。如果想建造魚箱式深水池來飼養錦鯉,底部麵積要有5平方米,池的深度起碼為30厘米。這樣可放養15~20厘米長的錦鯉。

魚箱飼養可從側麵欣賞到魚的姿態,能及時發現魚的疾病,同時不受室外氣候變化的影響。但容量小、水質易惡化,要經常換水。

製造長方形玻璃魚缸,要先焊好框架。並把框架用砂紙打磨幹淨,塗上防鏽漆,待其幹後,再塗一層銀漆。這樣,既保證了框架不易生鏽,又照顧到觀賞效果。銀漆幹後,先在框架上抹好膩子,然後把切割好的玻璃板逐塊裝配到框架上,安裝完畢,可以立刻注入水。如果1天內沒有漏水的現象,便可將水抽出,並將框架上壓出的膩子進行整形,然後放在平穩地方晾幹。長方形玻璃魚缸裝好後可以立刻使用,但以放置半年後再使用為好。

長方形玻璃魚缸有雙倍式的,即長與高、長與寬之比為2:1。如長度為60厘米的雙倍式長方形玻璃魚缸其高度和寬度分別是30厘米。

長方形大型玻璃魚缸的規格多為90厘米X45厘米X45厘米;中型的多為60厘米X30厘米X30厘米;小型的多為30厘米X15厘米X15厘米。實際使用中可靈活選用。自製長方形玻璃魚缸時,不宜用鉛、鋅板來製框架和底板,因為鉛、鋅浸水的時間長了會溶於水中,危害觀賞魚。一般用三角鐵或鐵皮製作,有條件者選用不鏽鋼製作更為理想。用普通鋼鐵製框架時,要挑選四角規正、焊接處無焊渣的。玻璃板之間要粘合密實、不露油灰。框架上的油漆碰掉後,要及時用油漆塗刷,以防框架生鏽。

魚箱如果沒有過濾設備的,水就容易渾濁,因此不能飼養過多的金魚,需要投活飼料和控製投餌量,使水質不致汙染。還要多植水草,使其能起到增加氧氣、淨化水質的作用。有過濾設備的,也要把魚箱旋轉在適當的光線之下,不可長期處於陽光下或陰暗之處。此外,要定期換水,每日抽出約1/5-1/3的水,換上隔日的自來水,每隔兩星期要清潔魚箱側麵玻璃和水麵,換上隔日的新水,這樣可以起到清潔魚箱的作用。

清潔魚缸的最常見工作就是清除青苔。魚缸長了青苔,對魚有一定好處,因為青苔是一種綠藻類,是一些魚的食料。青苔在光合作用時可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又可防止粗糙的池壁擦傷魚體。但是,青苔過多、過長,則人夜後耗氧過多,也影響魚的吸氧和人們的觀賞。因此,在不影響觀賞的情況下要適當保留一部分青苔,不應全部除去。當青苔影響觀賞時,可把觀賞麵玻璃上的青苔刷去。此外,孵化缸的青苔要刷去,以免青苔過長,魚苗竄人後被青苔繞死。

清除青苔可用專門的除苔器,如沒有除苔器,也可用刷子或單麵刀片來清除。

家庭魚池的大小、形狀、方向,應因地製宜。小型魚池不宜過高,一般30~50厘米高即可,池底可略呈凹形或向一側傾斜,並在最低處安排水管道,以方便換水、清池。

小型魚池用磚砌成,再用水泥護麵。為了防止魚池漏水或滲水,作為護麵的水泥一般要塗抹2~3層。條件允許時,魚池應該修建在向陽背風的地方。魚池修建在室內時,應考慮其通風和照明。新修建好的魚池,待水泥幹後。應立即把水注滿魚池,隔一段日子再將魚池中的水放掉,反複數次直至水泥中的大部分堿性鹽類除盡為止。一般說來,兩個月換四五次水就可以了。

養魚需要哪些附加設備?

1.濾水板和沙料。濾水板是養熱帶魚必用之物,放在魚箱底的一端或兩端,用塑料管連接通氣的管道,然後再鋪上一層洗淨的沙粒,以隨時過濾,使水保持清澈。

2.濾水器和打氣設備。把濾水板或其他濾水器底部通出的塑料管連接在打氣的馬達上,另一端裝上打氣設備過濾,這樣可使水箱內的水循環清澈。有條件者用箱內、箱外濾水器更好。

3.過濾材料。多用塑料玻璃棉及活性炭。目前還有許多種新品種。如新加坡愛克費沙米的淡水過濾材料,可使水呈弱酸性,促進魚成熟和產卵;可抑製藻類發生,亦可作卵生鏘魚科產卵巢。

4.加溫器。冬季用於調節魚箱內的溫度。在魚箱內的適當位置還應安裝溫度計。

5.裝飾品。魚箱內飼養熱帶淡水魚,除了在繁殖期內不需須加裝飾外,有些魚需要隱蔽之地,為此,應加石塊和其他的裝飾品,也借以增添美感。

6.水草。魚箱內的熱帶魚多喜歡水草,所以,可適當地種些水草。但部分大魚或吃水草的魚例外。同時,在冬季要注意水溫,過高的水溫會使水草腐爛。

7.照明裝置。魚箱放置在室內,光線不足,需安裝照明熒光燈,也可安裝防水的水中日光燈,除了照明之外,還可以補助太陽光源的不足。此外還需要在魚箱上加蓋,以免魚跳出水麵、減少箱內水分蒸發。將熒光燈安裝在蓋頂上然後加蓋,既安全又美觀。

常用的增氧裝置有小氣泵、小型空氣壓縮機和“滴流器”。市麵出售的小氣泵可供3~4個長方形玻璃魚缸充氣。大魚池可用小型空氣壓縮機充氣,或自己動手做一個“滴流器”。從“滴流器”中滴落的水滴蕩起水紋,增加魚缸的水麵與空氣接觸的麵積,使更多的氧氣溶解在魚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