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篇:又聞粽子飄香(1 / 1)

淡雅別致的小盆裏,浸泡著一紮一紮鮮綠的棕葉,這是婆婆前日從市場購回來的。

過幾天就是端午節,在我們這座城市也時新著過節包粽子的習俗。節日還沒到,街上隨處可見那不打眼的、粗糙的廣告牌:來料加工粽子,每斤2元,保質保量。商人的經濟頭腦無處不在,也解決了我們這一代不會包棕子的煩惱。到了那天,大街小巷到處飄散著粽子的清香,那尖尖的三角棕,棱角分明。那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前段時間,看到網上說亞洲某國要把中國傳統的端午節變成他們的文化遺產,引起了廣大網民的憤怒,也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慨!好在國人覺醒,紛紛在網上聲討某國,我們的文化遺產豈能被他國剽竊!

這座城市的人們來自於五湖四海,用不同風味的粽子紀念著這個特殊的日子,為憂國憂民投入汨羅的屈原而哭泣,千古哭泣。

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帶著滿腔的情懷憤然撲入汨羅江,讓無數的後人為之傾情。相傳為拯救溺水的屈原,人們在這一天不但吃粽子,還有龍舟競賽,那熱鬧的場麵激發著人們的愛國情操。

婆婆的家鄉滿山遍野的生長著端午節包裹粽子用的棕葉,隨處可見,生命力極旺。在那山間不值一錢,隻可當柴火燒,然而,它在每年的端午節來臨時,它卻是人們包裹粽子的必選物。可見,那隨處可見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東西總是有它可利用的價值,人也如此,再平凡的人總是有他閃光的一麵。

包裹出來的粽子,小巧精致,一層層寶塔似的疊韻著,再用一根細綠色的棕葉絲帶把它們一個個串連到一起,中間一把紮起,然後織一根長長的小辮子。一大串一大串的提著那小辮,漂亮到了極致。這包粽子的手藝可是婆婆的絕活,年青的我們沒有十年八年的操練,是達不到那水平的。

煮熟了的粽子,散著淡雅氤氳的清香,整個房間注滿了香氣,直浸入心脾。家人湊過來,翻找著自己喜愛的粽子,讚美著婆婆的手藝,談論著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憂國憂民的情懷。

小小精致的三角粽,散發出來的清香迷漫著溫馨的家,飄向窗外,飄進千家萬戶。傾刻間,國人的情懷如那汨羅的江水奔流不息彙入那寬闊無垠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