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具有豐富的智慧,能夠發現並巧妙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能量來造福人類自身。
早在古代,人們就發現一些銀屑病(牛皮癬)患者接受陽光照射後,皮損會減輕,尤其是四肢、頸部等曝光的部位,皮損好轉更明顯。所以逐漸有了日光浴的療法。後來科學家發現主要是紫外線在起治療作用。紫外線是太陽輻射出的一種光波,我們的肉眼看不到它。它可以作用於我們的皮膚組織,調節其免疫狀態,並改變其病理或生理狀況。我們常說,曬太陽(尤其是小孩,老人)可以促進鈣的吸收,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紫外線。紫外線的發現,帶動了醫學的發展及進步,尤其在皮膚科領域。人們根據需要,利用特殊的設備產生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用於皮膚病的治療。對於很多疾病,如銀屑病、白癜風、異位性皮炎等,紫外線照射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治療方法。
4.1光療技術的前世今生
除了紫外線,激光的發現及製造也是人類發展史上重要的一頁。激光有別於太陽光,它是一種特殊物質——粒子在物理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光。人們利用這一原理,使用特殊原料及設備製造出各種激光,利用激光可以矯正視力、美容等。尤其是當今社會,人們對美的追求空前高漲。很多皮膚病,如血管性皮膚病、色素性皮膚病、某些增生性皮膚病、多毛症及各種色素文身等,如果利用傳統的手術切除、化學剝脫或磨削等治療手段,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或大或小的瘢痕、色素沉著等,並且手術本身也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而激光,以其痛苦小、不出血、愈合快、無疤痕和不需要住院的治療優勢,在很多皮膚問題治療上得以應用。近年來,隨著激光科學在醫學美容方麵的飛速發展,激光美容已經成為一種美容新時尚。一些過去很難治愈或治療效果不好的皮膚病變,如血管瘤、血管畸形、毛細血管擴張、雀斑、太田痣、多毛、皺紋等,都可以利用激光而得到較好的療效。
醫學美容的進步及快速發展,離不開激光美容的進步與發展。伴隨著激光美容,另一種美容技術——光子嫩膚術,作為一種全新的、高科技的皮膚美容技術,以令人矚目的臨床效果逐漸被人們接受,並在醫療美容領域引起了轟動。單從字麵上理解,我們就知道這一技術是利用一種特殊的光,作用於皮膚組織,從而提高皮膚的彈性和細膩程度,恢複肌膚活力。這種特殊的光就是強脈衝光,它是一種連續的多波長的非相幹性光,可以無創性地穿透皮膚並作用於皮膚組織,改善皮膚彈性,消除細小皺紋,尤其適用於治療皮膚老化引起的皺紋、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等改變。
紫外線、醫學激光、光子嫩膚術這些新型的治療技術引導了醫療、美容行業的快速發展,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們的神秘麵紗吧。
4.2皮膚病患者的福音——紫外線技術
4.2.1夢想成真——紫外線的發現
太陽光譜包括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幾個波譜範圍。紫色光的波長是可見光中最短的,而紫外線的波長比紫色光更短,因此,紫外線名稱的意義可以理解為“超越紫色”,它的簡稱為UV。肉眼是看不到紫外線的,那麼紫外線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赫謝耳在三棱鏡光譜的紅光端外發現了不可見的熱射線——紅外線。德國物理學家裏特對赫謝耳這一發現非常感興趣,他堅信任何物理學事物都是兩極對稱的,既然可見光譜紅端之外有看不到的輻射,那麼在可見光譜的紫端之外也一定可以發現肉眼看不到的輻射。為此,他做了很多努力。終於,在1801年的一天,當時他手頭正好有一瓶氯化銀溶液(人們當時已經知道,氯化銀在加熱或受到光照時會分解而析出銀,析出的銀由於顆粒很小而呈黑色)。裏特突發奇想,想通過氯化銀來確定太陽光中七色光以外的成分,他用一張紙片蘸了少許氯化銀溶液,並把紙片放在白光經三棱鏡折射分解後所形成的七色光中紫光的外側。過了一會兒,他驚喜地發現紙片上蘸過氯化銀的部分變黑了,這說明紙片的這一部分受到了一種看不見的射線照射。裏特把紫端之外附近的不可見光叫作“去氧射線”,以強調這是一種化學反應。不久之後,這個名詞被簡化為“化學光”,並且在當時成為廣為人知的名詞。到了1802年,“化學光”更名為“紫外線”,並一直沿用至今。俗話說,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裏特的故事告訴我們,隻要有夢想並為之不懈努力,夢想最終會變成現實。
4.2.2紫外線的分類
紫外線根據波長可分為:長波紫外線(ultraviolet A,UVA,320~400nm)、中波紫外線(ultraviolet B,UVB,290~320nm)和短波紫外線(ultraviolet C,UVC,200~290nm)。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的滲透程度是不同的:UVC大部分被表皮角質層反射和吸收;UVB大部分被表皮吸收,小部分可到達真皮淺層;UVA小部分被表皮吸收,大部分可滲透到真皮,甚至可到達真皮中部。不同波長範圍的紫外線具有不同的生物學效應:UVC能量最高,有較強的殺菌作用,主要用於空氣和物體表麵的消毒;UVB又稱皮膚紅斑區,能夠引起DNA和蛋白質損傷,是紫外線中活性最強的波段;UVA又稱黑光區,是紫外線促色素形成作用最強的部分,可誘發許多物質發出熒光,是光化學治療中的主要光源。
4.2.3紫外線是把雙刃劍——紫外線的作用
太陽是能量最強、天然穩定的自然輻射源,自然界中紫外線的主要光源是太陽,太陽光透過大氣層時波長短於290nm的紫外線被大氣層中的臭氧吸收掉,能夠到達地球表麵的光線為UVA、UVB、可見光及紅外線,但對人體影響最大的是紫外線。
紫外線在人體引起的生物效應非常複雜,很多還不清楚,目前所知的作用有:殺菌、消毒;形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從而治療骨質疏鬆、軟骨病等;促使皮膚黑素形成,保護皮膚免受光線性損傷;增強皮膚的屏障作用;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
既然紫外線對人的身體有這麼多益處,有些人或許會認為:曬太陽不也同樣可以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嗎?其實不然,由於日光到達地麵的距離較遠,紫外線光源到達人體病變部位的距離也較遠,所以,其強度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上其強度不能保持恒定不變、不能很好地集中在某一部位,因此不但不能達到治療疾病造福人類的目的,有時反而會發揮反作用。此外,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麵性,紫外線是一把雙刃劍,也存在以下缺點:它能使皮膚老化、產生皺紋,造成皮膚粗糙,產生斑點,造成皮膚炎症,甚至引起皮膚癌。因此,要想利用紫外線對人體的有益作用,必須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采用適當的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最大限度地造福人類。
4.2.4消滅路障的利器——紫外線療法
所謂光療,就是利用光線的生物學效能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通常使用的是紫外線,所以也叫紫外線療法(ultraviolet radiation therapy),該方法是利用紫外線照射人體來防治疾病的一種物理治療技術。在理療中,用於紫外線治療的光源可輻射三種波段的紫外線即UVA、UVB、UVC,但主要是UVB發揮治療作用。
19世紀90年代,丹麥科學家芬森發現從太陽或從強力聚光電燈得到的短波光能殺死培養基上或皮膚上的細菌。他還指出,這是光本身的作用而不是由於熱的作用。芬森對於藍光和紫光(特別是紫外光)對細菌的效果的發現是很有價值的,它為力量更大的X射線和γ射線用於醫療事業奠定了基礎。為了應用強力短波光照射治療由結核菌引起的皮膚狼瘡,他設計了一種大型強力弧光燈並應用該燈光治療尋常狼瘡,這是應用人工光源治療皮膚病的最早記錄,為此芬森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丹麥史上的第一個諾貝爾獎。但芬森自己卻因包蟲病病入膏肓,獲獎一年後不幸逝世。芬森捐出了獎金,遺願是捐獻遺體用於包蟲病研究。但是,丹麥國民為他舉行了規模僅次於國王的葬禮,將他的遺體安放於丹麥一個教堂裏。
20世紀20年代,梅歐郡診所的格克曼醫生首次報告外塗煤焦油配合紫外線照射治療泛發性銀屑病成功的經驗。使用強化的焦油和UVB的聯合治療(格克曼療法)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熒光燈管的出現為紫外線光療提供了方便穩定的紫外線光源,大大推動了紫外線光療在皮膚科領域的應用和普及。
地蒽酚也稱二羥蒽酚,是強還原劑,它可奪取組織氧使表皮細胞不能利用,從而抑製了細胞增殖,在維生素D3衍生物問世前,國外常將其作為治療牛皮癬的首選藥物。1953年,英格拉姆將地蒽酚糊劑外用與照射UVB結合治療銀屑病並取得了較好效果。該療法已被連續使用了半個世紀。
應用光敏劑結合紫外線照射引起的光化學反應來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光化學療法。1947年出現的口服或外用光敏劑補骨脂素聯合UVA照射的方法,簡稱為補骨脂素長波紫外線(PUVA)光療,是最常用的光化學療法。1975年,PUVA方法開始用於治療銀屑病、白癜風等。自從1982年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臨床驗證以後,PUVA已經成為難治性銀屑病的重要治療手段。但PUVA也存在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包括:色素沉著、皮膚老化、皮膚疼痛、硬皮病樣皮膚改變、痤瘡樣損害、多毛、白內障、嚴重光毒反應、皮膚癌等。
1980年範韋爾登等在研究UVA、UVB、UVC治療銀屑病的療效後提出,波長311nm的UVB是最有效的。荷蘭飛利浦公司利用這些研究結果於1984年生產出TL-01熒光燈,它發射出波長311~312nm的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NB-UVB穿透性強,不易灼傷皮膚,降低了致癌性,可顯著提高UVB光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近年來,NB-UVB已廣泛應用於銀屑病、膿皰病、光敏性皮病、扁平苔蘚、玫瑰糠疹、皮膚瘙癢症和脂溢性皮炎等的治療。
與PUVA治療銀屑病相比,NB-UVB最主要的優點是使用方便(皮膚癌發生的危險性小),比PUVA更簡單、更安全、更節省、患者耐受性更好。但由於PUVA治療銀屑病的療效比NB-UVB要好且緩解期更長,故對嚴重和頑固的銀屑病患者或位於四肢的頑固性皮損,仍需要用PUVA治療。
UVA1(340~400nm)也是近些年被發現的新的治療皮膚病的光譜,UVA1光療與寬譜UVA光療相比不僅能提高療效,還可應用於一些過去難以用光療治療的疾病,如結締組織病等。UVA1目前建議是在PUVA和UVB光療不能耐受或療效不顯著的時候選用,並要進行長期的隨訪,但其具有深穿透性和極少的不良反應,隨著臨床上大規模對照試驗的開展,UVA1將會逐漸成為治療光敏性皮膚病的一種普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