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讀懂幸福中實現幸福夢(1 / 2)

幸福是什麼?相信對於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來講,都是一個想來簡單卻難以全麵準確表達和把握的問題。

2013年8月12日上午,老同學呂秀斌拿著他的書稿《幸福是什麼》來找我,似乎為我帶來了答案。當時我被抽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第26督導組工作,我們是在督導組駐地北京國宏賓館見麵的。他看上去紅光滿麵,十分精神。秀斌是我蘭州大學的同學。他是七八級曆史係,我是哲學係,雖不同係但住在同一宿舍兩年,相交甚篤。秀斌出身於寧夏固原普通農家,有著農家子弟淳樸厚道的性情,學習上刻苦認真,尤其善於思考、愛鑽研,在校期間就表現得十分優秀。畢業後他到銀川工作,交流見麵少了,但對他從政的良好聲名仍時有耳聞。這次見麵,了解到他多年來在工作之餘,潛心於幸福的研究。2011年年初出版了專著《幸福之道》,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幸福是什麼》是秀斌關於幸福問題的又一力作,秀斌請我為之作序。我想,政府官員潛心學術研究且成果豐碩本來就很難得,再基於同學情誼和我個人對幸福問題的濃厚興趣,便欣然應允。道別秀斌後,我用幾天的時間認真閱讀了這部書稿,感到其中對幸福問題的見解很獨到,論述也很深入、全麵和係統,入情入理,有豐富的論據和大量鮮活的實例,再加上該書文字嚴謹優美,確實值得一讀,讀罷也很受教育和啟發。

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該書的時代性。幸福是人類的終極理想和永恒話題。任何時代、任何地方、所有的人都在不斷地追求幸福。在當今中國,民生幸福已成為國家話語,上升為國家意誌,成為每年兩會熱點,追求幸福之風已經吹遍神州大地,從官方到民間激起陣陣漣漪,詮釋著民生大如天的時代精神。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根本任務和目標,也是衡量政府政績的主要指標。《幸福是什麼》作為一部倫理學和社會學方麵的著作,通過幸福是什麼這個切入點,提出並闡述了科學幸福觀,明確了幸福的衡量標準,較好地回應了時代呼喚,表達了人民的願望和心聲。本書為中國社會注重民生發展,舉國上下重新發現和思考幸福問題,提供了思想素材,體現了科學發展、以人為本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具有教育人民遵紀守法、和諧互助、友善誠信的現實作用,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適應了我國思想和道德建設的新需要。

其次,該書科學地闡釋了幸福的基本規律,對認識和把握幸福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及事物內部的必然邏輯聯係。幸福作為人類社會的普遍追求,也有其自身規律可循。秀斌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提出了幸福生活必須遵循的三個規律,即體內平衡規律、心靈安逸規律和價值實現最大化規律。應該說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很多人都缺乏幸福感,精神層麵的問題很多,突出表現在富貴病、焦慮症和精神空虛等方麵。懂得了幸福的規律,心裏就有了一杆秤,就可以認識到富貴病的蔓延就是人生存需要的滿足違背了體內平衡規律的結果,焦慮症的蔓延就是人情感需要的滿足違背了心靈安逸規律的結果,精神空虛就是成就需要的滿足違背了價值實現最大化規律的結果,從而可以自覺地遠離這些生理和精神疾病的侵襲,避免誤入追求幸福的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