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禮儀是幸福的保障(1 / 2)

中國法院網2013年2月6日報道:2012年10月3日中午,安徽省懷遠縣村民陶某出嫁女兒請客,因未給其妻弟萬某和被告人年建軍留席位,引起他們不滿。傍晚,萬某去找陶某理論,年某知道後攜帶一根鐵棍趕到陶某家中,正巧碰到與萬某發生爭執從屋內跑出來的陶某,年某用鐵棍砸到陶某頭部,陶某被送往懷遠縣第二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經鑒定:陶某係因鈍器打擊頭部導致重度顱腦損傷死亡。2012年11月4日,被告人年某親屬與被害人陶某親屬就民事賠償達成調解協議,賠償被害人親屬經濟損失22萬元。懷遠縣人民法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被告人年建軍有期徒刑十年二個月,剝奪政治權利三年。

這個案例說明禮儀絕對不是偽善,絕對不是可有可無,不懂禮儀一定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甚至會因此而喪命。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心理學家把這種需要稱之為自尊需要。自尊需要的滿足會使人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有價值、有意義、有位置、有用處和必不可少。所以,當得到他人的尊重時,人就會覺得幸福;當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或者受到蔑視時,人就會產生失落的痛苦、被人瞧不起的痛苦、無意義感的痛苦、鬱悶的痛苦和憤懣的痛苦。許多自負並且自尊心特別強的人在被人蔑視時,情緒會出現很大波動,會覺得非常鬱悶,心口覺得非常堵,非常氣憤,他們往往會采取攻擊的方式教訓對方、宣泄憤怒和找回心理平衡。年建軍打死陶某的行為就是在自尊需要受挫後產生的攻擊行為。陶某出嫁女兒,萬某是娘舅,理應上座。但陶某連席位都沒有留,太傷人自尊了。不論原來有多大的恩怨,這都是不應該的,是嚴重的失禮行為。如果出於疏忽大意,則應該賠禮道歉,說聲對不起也就完了。當萬某找其理論時,陶某還與萬某發生爭執,這就必然加劇萬某和年某的挫折心理,使其喪失理智,做出過激行為。失禮是導致案件發生的直接原因,換句話說,陶某因為失禮或者不知禮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現實生活中,像陶某這樣因失禮而招來殺身之禍的事件屢見不鮮。大量的刑事案件是因當事人不懂禮儀、不知禮讓而直接引發的。也有相當多的刑事案件表麵上看是因為經濟利益,實質上導致矛盾激化和犯罪行為發生的是自尊需要受挫。在農村,鄰裏之間、兄弟之間經常因為田界、牲畜吃莊稼等瑣事鬧出人命,並不是因為他們一定把那些蠅頭小利看得比命還重要,關鍵是雙方都沒有好言語,張嘴就辱罵,翻祖宗八代。缺乏理智的人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就會豁出去,什麼也不怕,先出了這口惡氣再說,於是就動刀子,操起洋鎬往頭上劈。等死了人,進了監獄、到了刑場,大家才後悔莫及。古人說:“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人與人之間發生誤會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麵對誤會和矛盾,如果雙方能夠及時溝通、寬容體諒、以禮相待,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把矛盾轉化為友誼。如果不能及時溝通,不知禮讓,惡意揣測,出言不遜,行為粗魯,就會釀成禍端。

據調查,80後的年輕人離婚率超過40%。為什麼這麼高?沒教養,不懂禮是重要原因。據媒體報道,結婚時間最短的離婚發生在結婚典禮剛剛結束之後。接親的車隊到了,下車時,因婆婆不慎將東西掉在地上,新娘甩手就是一記耳光。新郎看在眼裏,怒在心頭。結婚典禮剛一結束,新郎牽著新娘的手,走到新娘父母麵前,深深鞠了一躬說:“對不起,我現在就把女兒還給您,請把她領回去吧,我要不起。”新娘父母得知緣由後滿麵慚愧,無言以對。不久他們就辦理了離婚手續。還有一位姑娘在網上發帖檢討自己,她說:“今天是2008年5月26日,本該是我披上白紗步入婚禮殿堂的日子。而現在我卻坐在電腦前,熬過這一天,等待明天兩家人去民政局辦理協議離婚手續。這一切的結果都是我的任性、自私、刻薄造成的。我男友的溫柔體貼被我當作是應該。我和他相處一年多,本是很有性格、主見甚至很有脾氣的他事事都忍讓我。終於在幾天前,因為一件小事,我又向他發火,不僅打了他一耳光,還讓他自己打自己。打碎了他的尊嚴,打碎了他的心,也打碎了他對我的愛,更打碎了我們的未來……我還是想在天涯來發貼,檢討我的過錯,也讓更多像我一樣任性的女孩該收斂自己的脾氣,千萬不要錯過相愛的人。”這位姑娘能夠這樣懺悔,公開檢討自己的過錯,開始反思自己,說明本性還是善良的。然而,這種習慣是在不重視禮教的環境中從小養成的,不能全怪她們,父母和社會都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