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藝術創造的心理機製與藝術思維

(一)藝術創造的心理機製

審美感知

感知包括感覺和知覺。感覺是指客觀事物在人的頭腦中的主觀印象,是對事物個別厲性的反映。審美感覺是、人在審美活動中的一種特殊感覺。知覺,則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對事物的綜合性、整體性的把握。審美知覺的對象不是事物的客觀物理屬性,而是事物的審美屬性。審美感覺和知覺通常是交織在一起、共同發揮作用的。

五官的感覺構成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審美對象都具有可感的形式,這些可感的美的形象或形式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人的審美活動才能開始,所以說,感覺是我們進入審美世界的第一個台階。同時,審美活動始終不能離開感覺活動,一切較髙級的、較複雜的心理機能如聯想、想象、情感、理智等,都是以感覺為基礎的,這些較髙級的心理因素在審美活動中依然是始終離不開感覺。人的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及反映內部身體狀況的內部感覺等。在審美活動中,人的各種感覺器官都對美感的形成產生影響,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視讚和聽覺。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兩方麵的原因:一是視覺可以看到各種顏色、線條、動作、表情以及人與物的各種形態等,聽覺可以聽到各種具有不同音質、旋律、節奏的聲音等,它們與味覺、嗅覺、觸覺相比有更為廣闊的感受範圍,有較大的自由性。二是視覺和聽覺能真實反映事物的特征,較少受主觀條件的限製和影響。知覺雖然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但是不同於各種感覺因素、個別屬性相加之和,知覺的內容與感覺的內容具有質的不同,不是用各種感覺所能取代的。

審美知覺的特點和作用表現在四個方麵:

—是審美知覺的整體性及其作用。整體性雖然是知覺的一般特性,但在審美知覺中更加集中。審美知覺不是各種事物及其各種屬性相加的總和,而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總體,因為審美對象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二是審美知覺的選擇性及其作用。它是選擇性的,而不是盲目的。

三是審美知覺帶有濃鬱的情緒和感情色彩。同一個審美對象,往往因欣賞者的情緒、情感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審美知覺。它能夠因此而觸發人的想象和理解,使審美心理活動得以進一步的展開,使人從對美的事物的欣賞中產生更豐富的審美享受。

四是審美知覺有統覺作用。統覺在審美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人們感知事物整體特征和進行審美聯想的基礎。

審美想象

審美想象是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經過有目的的組織和改造,來創造新的藝術形象或情境的過程。審美想象是藝術家從事創造活動以及獲得審美經驗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又分為再造性想象(知覺想象)和創造性想象,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主要依靠創造性想象。

想象在藝術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藝術。想象不僅在藝術體驗、藝術構思、藝術表現等藝術創作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藝術作品、藝術接受中也發揮了重大作用,總之,想象貫穿了藝術生產的全部活動。想象又分為再造性想象(知覺想象)和創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根據語言的描述或圖形、音響的示意,在頭腦中再造出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創造性想象則是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藝術家的創造活動主要依靠創造性想象。想象力是一種創造性思維能力,黑格爾稱之為“最傑出的藝術本領”。想象在浪漫主義和象征主義藝術家那裏獲得了空前的價值和至高無上的讚美。畫家德拉克絡瓦認為:“隻有想象力,或者換一種說法,隻有感覺的細膩性,才能使人看到別人所不能看到的東西。”也就是說,想象力是藝術家的特殊能力,它即是分析,又是綜合,可以不經過推理而直接透視事物的本質。

想象的特征

第一,審美想象離不開表象記憶。

表象作為人的大腦反映客觀事物的麵貌而保存在人的記憶中。人的知覺總是以原有的感性認知經驗來補充的,而這些認知和經驗都是以表象的形式存I&在記憶中的,同時,在感紬中又產生新的表象。因此,感知是表象的直接來源,表象又積極地活躍於感知活動之中。有了表象,我們才能把過去的事物同現在的事物聯係起來,才能進行高級的心理活動(聯想、想象和思維等)。

第二,審美想象是積極的、能動的和創造性的。想象的本質特征在於改造表象並創造新形象。第三,審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邏輯和情感的邏輯。因為想象雖然是一種心理功能,但必須有生活的依據和情感的依據,而不是空穴來風、空中樓閣,所以,審美想象必須遵循生活的邏輯與情感的邏輯。

想象與聯想

審美聯想是指審美主體由當前所感知的事物引發而想起有關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想象和聯想有著密切的聯係。聯想往往能激發藝術家的想象,想象與聯想可以相互交叉與融合。例如看到冰河解凍,想到冬去春來,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萬物複蘇。聯想在審美心理中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和作用,通過聯想,不僅使得藝術形象更加鮮明生動,而且能使命名感知的形象內容更加豐富深刻。更重要的是聯想能夠激發藝術家的想象,聯想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因素,受到創作主體的生活經驗、認識能力和情感情緒等主觀條件的影響。創作主體的生活經驗越豐富,認識能力越深刻,內心情感越熾烈,聯想力也就越強,這樣的聯想更具有廣闊性、敏捷性和選擇性,使聯想在藝術創造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功能。

審美情感

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應,審美情感則是審美主體對客觀審美對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種心理反應。

藝術是情感的表現形式,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托爾斯泰說:“藝術是這樣的一類活動:一個人用某種外在標誌有意識地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別人為這些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根據托爾斯泰的理論,藝術是情感的傳達。藝術情感是指藝術作品裏呈現出來的情感,是自然情感的提升和超越,具有象征結構與審美品質。藝術情感的突出特征是共通性和審美性。藝術情感是自然情感的提升和超越,從而獲得象征結構和審美品質,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強烈情感活動是屬於藝術家的私有情感,不能稱作藝術情感。隻有把藝術家的私有情感轉化為藝術作品的情感才是藝術情感,才成為象征結構,具有形而上的品格,成為一種情感範式。這種情感範式不僅屬於藝術家個人,也屬於人類的共同心理,生成了藝術情感的共通性。以賀知章的《回鄉偶書》為例: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賀知章年老還鄉的自然情感。但是,經過藝術轉化,這種自然情感提升為藝術情感,具有了象征結構。詩中提煉出一種情感範式:年輕離家,年老還鄉,被沒有見過麵的兒童認作客人。何處是鄉,何處為客,無法明晰的思考在心裏凝聚為一種矛盾情感。這是許多遊子的共通情感,也是此詩至今還在流傳的內在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