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是明朝洪武年間的進士。他以急才稱著,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欣賞。
一天,他陪同明太祖到禦花園的池塘去釣魚。解縉技術很好,魚兒接二連三上鉤;明太祖釣了半天卻一無所獲,有點尷尬,而且情緒也低落了。解縉是個聰明人,偷瞧了“龍顏”一眼後,恭恭敬敬地說:
“皇上,別看魚兒小,它們都是懂得禮節的呢!”
明太祖聽了,疑惑地問:“何以見得?”
解縉從容地說:“有詩為證。”隨即吟詩一首:
數尺絲絛落水中,
金鉤一拋蕩無蹤。
凡魚不敢朝天子,
萬歲君王隻釣龍。
明太祖聽後“龍顏”大悅。解縉真可謂“奉承有方”。
“稱我江山有幾多”
朱元璋當皇帝後,多次微服出巡。有一次,他出巡回來,到金陵郊外一個渡口等船渡江,正遇上一群來金陵參加進士考試的舉子也在候船。
這裏的風景十分壯麗,萬裏長江滾滾東流,蒼茫的鍾山似龍蟠虎踞,偌大的采石磯*屹立於江岸。一個年輕舉子凝視著眼前的景色,脫口吟道。
采石磯兮一秤砣,
舉子們聽了都一致稱讚。
朱元璋聽後卻冷笑一聲道:“這個句子的氣魄是很大的,但恐怕後難為繼啊!”
大家聽了以後一想,不錯。偌大一座采石磯僅僅是一個秤砣,那末,秤杆、秤鉤又是什麼呢?縱使有了這麼大的秤,又去秤什麼呢?……大家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朱元璋見狀大笑,說道:“待我試續一下,好嗎?”說完,高聲朗誦起來:
采石磯兮一砰砣,
長虹作杆又如何?
天邊彎月是鉤掛,
稱我江山有幾多。
果然厲害,竟把江山稱為己物,舉子們一個個目瞪口呆,不知這位先生是何許人也。
似為南京市東北長江邊的燕子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