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這種時候,你不要去計較麵子、身份、地位,也不要急著出頭。這種日子很容易讓人沉不住氣,但隻要忍一時氣,就有機會成就萬世基業。

中國有句古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意思是讓我們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不要一味使用莽勁去碰壁,即應該分析局勢,做出某些以退為進的決策。

忍是眾多有誌之士的人生哲學。古語有:男子漢大丈夫,能伸能屈,能剛能柔,識時務者為俊傑也。一個人如果千苦可吃,萬難可赴,能忍住歲月的考驗,那麼即使不是英雄也會變成英雄的。

韓信能夠忍胯下之辱,最後成為諸侯。但是,能夠以忍求生,圖謀大業的人還應該算是越王勾踐。他自己非常明白,目前的情況隻有忍辱,才有可能日後東山再起;如果不忍,不要說東山再起,恐怕連命都保不住。

勾踐做越王的時候,吳王闔閭來攻,勾踐打敗了闔閶。吳王夫差繼位。為了替父報仇,他絲毫沒有懈怠。經過兩年的準備,吳王以伍子胥為大將,伯嚭為副將,傾國內全部精兵,打敗越國。勾踐走投無路,後來走伯嚭的門路達成了議和。

議和的條件是:勾踐和他的妻子到吳國來做奴仆,隨行的還有大夫範蠡。吳王夫差讓勾踐夫婦到自己的父親吳王闔閭的墳旁,為自己養馬。那是一座破爛的石屋,冬天如冰窟,夏天似蒸籠,勾踐夫婦和大夫範蠡一直在這裏生活了3年。除了每天一身土、兩手糞以外,夫差出門坐車時,勾踐還得在前麵為他拉馬。每當從人群中走過的時候,就會有人嘁嘁喳喳地譏笑:看,那個牽馬的就是越國國王!

勾踐由一國之君變成奴仆,忍了;為人養馬備受奴役,忍了;勾踐最能夠忍的一點就是嚐吳王的糞便。吳王病了,勾踐為表忠心,在伯嚭的引導下,去探視吳王。正趕上吳王大便,待吳王出恭後,勾踐嚐了嚐吳王的糞便後,便恭喜吳王,說他的病不久將會痊愈。這件事在吳王放留勾踐的態度上起了決定性作用。或許是勾踐真的懂得醫道,察言觀色能看出吳王的病快好了;或許是勾踐有意恭維吳王;或許是上天垂青勾踐,總之,吳王的病真的好了。勾踐此時已徹底取得了吳王的信任。吳王見勾踐真的順從自己;就把他放了。

勾踐在這件事上所表現出來的忍辱的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們不排除勾踐是想盡一切辦法回國,就其這種行為的確讓人自歎不如。縱觀這一時期勾踐的忍,是極其恭順的忍。而他之所以會強忍著這所有的一切屈辱,為的就是日後的崛起。勾踐的性格高明之處就在這裏,麵對一切屈辱,從容自若。因為他自己非常明白,目前的情況隻有忍辱,才有可能日後東山再起;如果不忍,不要說東山再起,恐怕連命都保不住。這似乎與中國傳統的大英雄、大丈夫有些相背離,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誓可殺不可辱,都是對那些寧死不屈、誓死不降的英雄們的讚語,這些固然讓人讚歎。但中國還有一句教人處世的俗語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那位頂天立地的西楚王就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深思。烏江岸邊,烏江亭長熱情地招呼他:江東雖小,足可夠大王稱王稱霸,日後也能幹一番大事業。而項羽是個寧折不彎的漢子,哪肯過江呢?自刎身亡。也許項羽過江後楚漢相爭會是另一番結果,也許他能一統天下。雖然這些都是也許,雖然我們不能否認項羽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可有些時候也的確需要這些英雄人物忍一忍,然後設法再重新崛起。

堅韌不拔,忍辱負重,其結果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勾踐能忍是為了滅吳興越,忍到一定程度總有爆發的一天。如果一味地忍下去,則是性格懦弱的表現。勾踐終於忍到該向吳國發難的時候了。結果正如勾踐所願,一戰便把吳軍殺得大敗。這次卑躬屈膝的不再是越王勾踐了,而是吳王夫差。夫差也想像當年勾踐向自己稱臣為奴一樣,打算投降勾踐。勾踐很可憐夫差,想答應夫差的請求,但被範蠡勸住了。最終吳國滅亡了,吳王夫差自殺身亡。當時中原的幾個大諸侯國,都處於低潮,不少小國投降了勾踐,於是勾踐儼然成了最後一代春秋霸主,終於一吐胸中二十多年的壓抑。堅韌不拔的性格,忍辱負重的精神造就了春秋末代霸主。

從晉文公和勾踐的稱霸之路來看,雖然經曆不同,但有一點相同,那就是堅韌,能挺住困難。晉文公流亡19年,備受磨難,勾踐為人奴仆3年,他們都忍住了,挺住了,所以也成功了。看來堅韌不拔的性格所打造的命運是輝煌的。

在一個強手如林的世界裏,忍是一種韌性的戰鬥,是一種低調的做人策略,是戰勝人生危難和險惡的有力武器。凡能忍者,必定誌向遠大。凡誌向遠大者,必定能夠識大體、顧大局。而忍就是識大體、顧大局的表現。縱觀曆史,能成非常之事的人都懂得忍的意義。

而在生活中,忍是醫治磨難的良方。因為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太多,一不小心就會招惹是非。所以,糊塗學提倡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因為,忍一時之疑,一方麵是脫離被動的局麵,同時也是一種意誌、毅力的磨煉,為日後的發憤圖強、勵精圖治、事業有成奠定了正常情況下所不能獲得的基礎。遇事三思而後行,把忍放在心頭才是上策。

學會製怒

有一次,成吉思汗帶著一幫人出去打獵。他們一大早便出發了,可是到了中午仍沒有收獲,隻好意興闌珊地返回帳篷。成吉思汗心有不甘,便又帶著皮袋、弓箭以及心愛的飛鷹,獨自一人走回山上。

烈日當空,他沿著羊腸小道向山上走去,一直走了很長時間,口渴的感覺越來越重,但他找不到任何水源。

良久,他來到了一個山穀,見有細水從上麵一滴一滴地流下來。成吉思汗非常高興,就從皮袋裏取出一隻金屬杯子,耐著性子用杯子去接一滴一滴流下來的水。

當水接到七八分滿時,他高興地把杯子拿到嘴邊,想把水喝下去。就在這時,一股疾風猛然把杯子從他手中打了下來。

將到口邊的水被弄灑了,成吉思汗不禁又急又怒。他抬頭看見自己的愛鷹在頭頂上盤旋,才知道是它搗的鬼。盡管他非常生氣,卻又無可奈何,隻好拿起杯子重新接水喝。

當水再次接到七八分滿時,又有一股疾風把水杯弄翻了。又是他的愛鷹幹的好事!成吉思汗頓生報複心:好!你這隻老鷹既然不知好歹,專給我找麻煩,那我就好好整治一下你這家夥!

於是,成吉思汗一聲不響地拾起水杯,再從頭接著一滴滴的水。當水接到七八分滿時,他悄悄取出尖刀,拿在手中,然後把杯子慢慢地移近嘴邊。老鷹再次向他飛來,成吉思汗迅速拿出尖刀,把鷹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