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著實不假。
因為早就知道未來武器的走向,溫璞早早地就讓國內的專家們向那些方向發展了。飛機,坦克,潛艇,航空母艦,航天飛機,火箭,火箭筒,,生化武器……不管這些武器將會造下多大的殺虐,溫璞一點都不手軟,她的命令讓許多戰爭的怪獸提前出世,將來,他們必將收去無數生命,但是要知道,如果中華沒有辦法提前掌握這些力量的話,難道要讓別人將這些東西用在中華身上嗎?溫璞從來都不是聖母,特別是在有關中華的問題上,她一直都是“必爭”的。
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讓羅斯福上位,讓他的“新政”被世界記住,同樣,經濟危機轉嫁到政治上,讓扶桑和德國方麵都出現納粹主義,以壓迫其他國家民族的生存空間來換取自己民族渡過危機。
事實上,即使各個國家民族之間的關係在某個程度上的的確確是這樣互相爭奪生存空間的關係,這個世界各地都緊密聯係的時代,卻是無法再像以前一樣隨意征服任何一個國家並且納入自己的領土了。當納粹主義者入侵任何一個國家的時候,一時間可能會有人選擇隱忍,但是到了最後,因為納粹強大的侵略性和威脅,所有人都不會對他們放心的。
所謂的納粹,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人們對轉嫁壓力的需要,打著所謂“愛國”的大旗,要求人民摒棄自己的需求,以“國家需要”為第一要務,將一切都交給國家,生命,財產,以及等等。然而這些集中起來的資源,實際上卻是被提供給了上層人士,是一種完全的壓榨底層人民為上層提供優渥生活的製度。這種製度建立的基礎就是一批容易被蠱惑的熱血青年,一個具有強大煽動力的綱領,和樹立一個“敵人”。這種製度也是最容易從“信仰”的方麵壓榨出人民最大潛力的,從而如果開始戰爭,勝利者多半都是納粹製度的建立國家,說白了,這是正常人和不要命的瘋子的戰鬥,勝負自然清晰。
同時,納粹最容易創造的東西叫做“民意”。大部分情況下是因為在“愛國”的大旗之下,社會諸多階層即使有異議,也被其他被蠱惑的人所裹挾,隻能沉默,這種集體無意識使得整個社會上下都好像形成了同樣的聲音——納粹。
有一句話是這樣的:“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什產主義棧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勝會成員;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這就體現了納粹對集體無意識的應用。
既然身在這個時代,溫璞自然會對這樣的情形十分注意,因為,中華並非沒有產生納粹主義的土壤。特別是在溫璞介入這段曆史之後,更是為納粹發展提供了極其良好吊件:在很多人心中,陸振華就是納粹思想中那個英明如同聖人一樣的領袖;而為了培養人民的尚武精神灌輸的一些思想,也容易轉化成排擠其他國家民族的極端思想;如果有人再有心煽動,危險恐怕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