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之中華崛起2(1 / 2)

元朝上層並非沒有想辦法解決民族矛盾問題。減輕賦稅,減少征戰的政策被實行,在一定程度上也稍微緩解了矛盾的尖銳化。然而,由於自古以來的“華夷”觀念,和遊牧民族統治自然帶出的粗糙作風,矛盾想要解決,不是這麼簡單的。

溫璞鑽著這個空子。

明教勢大,有反元傾向,自然會招致朝廷的清洗,而因為民族立場,元朝必然就會對漢人進行壓迫,這樣的壓迫又進一步導致人民對明教的擁護。於是很快,明教聲勢浩大,占據了半壁江山。

最重要的是,元朝和蒙古帝國其實是不一樣的。蒙古帝國要包括北方西北的四大汗國,而它們在這個時候,還並不完全服從於元朝,不時還搗搗亂。在南方明教開始起義的時候,元朝分不出精力來壓製它們,於是這四大汗國就又開始搗亂了。

即使元朝的上層統治者和四大汗國的也算是同族,但這種時候,元的處境還真有種“內憂外患”的感覺。內憂,是明教作亂;外患,是四大汗國。加之遊牧民族掌權之後,遊牧增加對環境的破壞,黃河流域自然災害的增加,民怨沸騰。

多年時間下來,整個教內就像是小一樣發展,已經形成體製,加上不斷串聯其他武林門派,力量積蓄已經足夠,溫璞就在這個時候果斷地起義了。

原本明教的半壁江山,終究是不顯山露水的,當反元大旗一立,各地紛紛響應之後,人們赫然發現,在明教直接間接控製之下的行省,真正達到了半壁江山!

朝廷派兵來剿,卻被盡數殲滅,舉世震驚。

越來越多的反元者來投。

占據著這半壁江山,溫璞借用教內早就完成的完整靛係,搭建起了班子,用治理國家的方式經營明教之下的地界。

因為前瞻性而準備的糧食,銀錢,和各種賑濟政鉑在這個時候派上了非常大的作用,加之統治階層和人民沒有民族矛盾的問題,明教的統治日益穩固。

四大汗國的騷擾讓元朝方麵沒有辦法安心收拾明教,手忙腳亂。

為了穩固民心,溫璞登基,建立明朝。不過在穩定了局勢之後,皇帝的權威必須是被削弱的,溫璞可以保證自己不會因為身為皇帝而亂來,卻不敢去保證其他人,所以,削弱皇權是必須做的事情,而身為開國皇帝的她來做,是最合適的。

步步為營,元朝風雨飄搖的統治,很快覆滅。

原本打著取代元朝想法的四大汗國,發現在這個時候他們麵對了一個比元朝更強大的敵人——明朝。

就像曾經在射雕的世界做的那樣,溫璞驅趕著這些人,一路向西,往歐洲而去,削弱未來可能的敵人。

對國內,新型的行政體製完成,溫璞終於想到了節製新型錦衣衛的方法——他們可以監察百官,可以在官員欲行不軌的時候相機行事,然而同時,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被記錄下來,不完成記錄,就不可以行使權力,這些記錄,會被分類成各種等級,在不同的時間之後解密,向全天下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