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漏咖啡】
在中國古代,沙漏是一種計量時間的工具。所以“沙漏”這個詞,總是可以輕易與時光聯係在一起。走進沙漏咖啡,光陰的故事就被那幾張簡單的桌椅緩慢地詮釋著。
沙漏咖啡是男主人2004年開的,當時他希望能有這樣一家小店,作為朋友的聚集地。歲月沒有改變他的初衷,時間的沉澱也讓小店變得愈加有了內涵。在籌備自己的咖啡館時,是男主人的父親給這個小店取了“沙漏”的名字,咖啡館的時光就是要像沙漏一樣,在流動之間,鐫刻在歲月裏。
沙漏咖啡位於北京帽兒胡同,整個咖啡館是由一間老屋改造而成,古樸而厚重的顏色,充滿了一種溫情的滄桑,而那些煤油燈、古琴、蝴蝶牌縫紉機,很容易讓人一下子跌進回憶裏。店裏還有一隻叫摩卡的白貓,不睡覺的時候就在屋子裏走來走去,仿佛宣告著它身為貓主人這一驕傲的身份。中午的時候,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照在古香古色的桌子上,一家四口推門走進店裏,小女孩的手裏拿著一顆很大的棉花糖,摩卡看著她,小女孩撕了一塊與摩卡分享,然後它滿足地走了。
沙漏咖啡的女主人,名字裏有一個“笑”字,人如其名,恬淡的臉上,鑲嵌著兩個小酒窩,讓人覺得輕鬆愉悅。學生時代的她就是沙漏咖啡的一名顧客,因為咖啡,她結識了男主人,最終兩人修成正果。她向我介紹店裏的每一件收藏的寶貝,說起每一個得意之作,幸福的表情都寫在臉上。還有店裏的每個店員,他們年紀輕輕就來到這裏,現在早已像一家人一樣。
有人說,幸福源於每個人的內心。我們隻是那樣坐著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仿佛認識了許久的好友一樣。我似乎看到,在一個同樣陽光明媚的午後,一個長發飄飄的女孩坐在窗前,捧著一本書。院子裏的石榴樹長得正旺,搖曳著身姿。男主人端了一杯咖啡過來,他說,你好。於是,愛情女神就眷顧了兩個幸運的年輕人。如果魚缸裏的金魚看到了這一幕,這會不會成為魚兒世界的一個美談呢?
愛情的發生從來都是靜悄悄的,它讓我們在時間的長河裏,精神不會感到孤獨。而這愛情的氣息,將會在這樣一間動人的咖啡館裏,被傳遞得越來越遠。
《諾丁山》是我願意看了再看的電影,尤其是開了咖啡館之後,誰不想有個善解人意的茱莉亞·羅伯茨意外出現在自己的店裏呢?在參差咖啡夢想學校的課堂上我喜歡強調“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怎樣的人,有著怎樣的心境,就會吸引怎樣的人。沙漏咖啡的故事告訴我們,咖啡館當然適合夫妻店,其實也適合單身館主守候自己的Miss或者Mr.Right。
【巷陌咖啡】
“巷陌”是小巷子的統稱,很符合咖啡館所處的位置,英文名字“SmallCafe”既是巷陌的諧音,也與這間20平米的小店氣質完全相符。
走近巷陌咖啡,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白色的浪漫小陽台,落地玻璃門上有小清新的手繪圖,充滿懷舊氣息的路燈,門口的台階上也有著時尚感十足的圖案。走進店內,迎接視線的是兩麵很有視覺衝擊的牆。左邊的一麵擺滿了店主在各個國家淘來的小物件,右邊的一麵牆上隻有一麵鏡子和幾幅木畫框,顯得樸素而簡約。
館主徐先生是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有著深深的胡同情結,也是一個酷愛咖啡和旅遊的背包客。他的妻子小穀也是如此。兩人在咖啡館相識,相戀。從那之後就一直規劃著有一間自己的咖啡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東四十條遇見一家倒閉了的小吃店,店裏一片狼藉,經過他們一個多月的打掃裝飾,破舊不堪的小吃店搖身變成了一間清新時尚的咖啡館。
巷子深處有一家常有老外居住的客棧,當時徐先生把咖啡館開在這裏,想著應該會有很多老外來喝咖啡,而事實上這些遊客通常都早出晚歸的,而咖啡館11點才開門,不過偶爾也有例外。一年9月,來了一位危地馬拉的客人,他喜歡自己到處走,於是撞進了巷陌咖啡。女主人小穀用英文問他,是要美式、拿鐵、卡布?他很驚訝,原以為這樣的小店隻會有美式咖啡,他點了一杯卡布奇諾。9月的北京天氣很好,他們就坐在陽台上聊天,之後在北京的日子,他每天都會帶一個在客棧裏認識的朋友來喝咖啡。他是一位環球旅行的背包客,下一站即將去越南,而當時小穀也正在計劃著自己10月份的越南之行。10月,小穀如期抵達河內。一天,她在自己住的hostel等著自己的同伴,忽然有人從背後拍她的肩膀,竟然是那位危地馬拉的客人。河內雖然不大,但有著數百家大大小小的hostel,他們沒有相約,竟然住在同一家店裏,不得不讓人稱歎世界之小。在越南一起開心地度過了一周時間,危地馬拉客人繼續他的環球旅行,每到一站,還會寄一張明信片到咖啡館,上麵寫:想念中國最好的咖啡館——巷陌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