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殯怪事(1 / 3)

記憶中;那是一個陰沉的天氣:

大清早,鞭炮聲就在村子裏響起。頓時睡夢中的孩子們,早課中的夫妻們,早起的中年夫婦們,紛

紛起床的起床,整衣的整衣;從抽屜裏抽出一掛掛鞭炮,守在門口;這不是除夕,也不是端午;這隻是村裏死人出山的時候(家鄉話解釋:出殯);乒乒乓乓的鑼鼓聲傳來。每當聽到這係列聲音都是村裏死人出山的時辰,按我們那裏的土葬習俗來講,出山一般都是一大早趕著時辰抬這棺材在村子裏蕩一圈後再往墳山下土的。

死人入土前,都會做道場三天(做法事)日夜哀歌鞭炮,村子並不大,哀樂一響,無人不知。

所以每當出殯當天大早,出殯隊經過一戶民居,屋主都會很自覺為死者鳴炮送行。

坐落在村西山腳的那兩棟孤立的房子,是最靠近墳山的孤瓦房。無疑是每次死者入土前遺憾終結的

地方;鞭炮鑼鼓聲越來越近,站在門口遠遠看去,便能看到一片白色向這邊移動;

淩晨的霧水散發著濕潤的味道,劈啪的聲響中,炮竹燃起的白色煙霧將遠處行來的出殯隊籠罩著;使得這一幕被染上了一層朦朧的色彩;

十歲的我,哥哥、小胖三人站在門口瞧著熱鬧;眼見著那出殯隊靠近;白霧中,那白條隨風飄蕩,人潮湧動;最前頭是一個顯眼的奠字大紙花圈。隨即是一行人扛著一連串的花圈白旗向前行進著,緊接著是鑼鼓隊,後麵是一個年輕人手持招魂幡,雙手捧著一個老奶奶的照片走來;再後麵是一行八人肩抬的黑棺材,棺材上一隻公雞赫然站立著,在棺材旁有著幾個女人圍著棺材哭嚎著,一排披麻戴孝的孝子賢孫圍在棺材周圍或跟在棺材身後向這邊緩慢的移來。

劈啪的鞭炮聲配合著嗩呐鑼鼓聲覆蓋了周邊的其他聲音。出殯隊步步向這邊移動。村裏的鄉親也跟在後麵行來,或多或少會看見幾個人默默在人群中擦拭著眼淚。

很快出殯隊來到了我家院門口,母親也隨即點燃了懸掛在院子裏的鞭炮,紅色的鞭炮向四周散開,一股硫磺氣味散發開來,我們三個孩子則是歡快的捂住耳朵躲進了屋子裏,倒不是我們和老太太有什麼仇怨,隻是那時候太小,並沒有意味到什麼忌諱,隻當熱鬧;我們躲避鞭炮,藏在屋子裏,院子外劈啪的聲音響過之後,接著卻是隱約的聽見了一聲悶哼的重物撞擊地麵的聲音。

鑼鼓聲隨即止住了。我們三個孩子好奇的打開了門探出頭去,便見得一行人圍在我們家門口不遠處,轟然大亂;人群中傳來一聲聲嘩鳴聲;

“落地了,棺材落地了!快,快抬,抬起來”便聽得雜亂的人群中傳來呼叫聲音;眾人都猛吸了一口氣;在我們那裏有那麼一個說法,那就是死人在沒入土前都不能觸碰地麵,據說死人在入土前一旦吸收到地氣,很容易會發生古怪的事情;所以即便是做道場,棺材擺在靈堂裏都會用長凳墊著;所以這棺材一觸地便頓時引起了嘩然;

一群人亂哄哄的圍在了一塊,我們三個也好奇的湊了上去,擠過人群,便見得原本八個人抬著的黑色棺材此時正安靜的側翻在泥土上。

八個抬棺材的漢子則是奮力的抬動著那吊著棺材的抬棺木,可奇怪的是那黑色的棺材陷在泥地裏,

無論這群漢子怎麼用勁,那棺材卻紋絲不動;

很多人發現這一幕,都好奇的湧了過來;沒有秩序的人們將棺材圍成了一個圈子。人群嘰嘰喳喳的議論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