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連斬敵將!【求訂閱】(1 / 2)

鄴城的書房。

曹操正在借助一頭雄鷹,隔空觀看西域北端的敵我交戰。

那軍塞的城頭,全是機扣的嗡震聲,箭矢如雨。

除了提前準備好的弩兵,城頭還有大魏研究的一種城防戰專用利器。

就是兩側有煙囪般的‘彈夾’,學名叫弩炮的短程投石機。

大魏很少有機會用守城類的器械。

但這些年還是陸陸續續做出不少,因為確實很好用,發放到各地邊關的城池備用。

這類弩炮,經過改良,祭刻了工造紋。

加上兩側的彈夾,一輪能將十二顆石彈,不間斷的發射出去。

再由專人搬運,供應提前打磨好的石彈,經墨工紋加持後的強大彈射力,重騎兵挨一下,都很難承受。

箭雨和石彈配合。

個別聯軍躲過箭雨,繼續衝擊軍塞,遂被石彈和平射的弩機,進行了第二輪覆蓋。

聯軍衝鋒采用的密集陣型,最利於箭矢射襲,接戰即遭受重創。

諸葛亮立在城頭的身影,頗有些揮斥方遒的味道,就差手裏抓一把扇子。

其實算準對方要來奔襲西域,並不難。

諸葛亮的性格特點,就是一生謹慎。

他做事情喜歡想深一層,來確保萬無一失。

他和賈詡有些相似,但賈詡太苟,很少外顯。

諸葛亮則更具有主動性,攻守兼具,所以常能看見他人前顯聖。

這時,他看見城外被射的人仰馬翻,腦海裏不由得想起此前和曹操商議策略時的交談。

敵方要利用軻比能來進行謀劃,曹營是早就知道的。

而留給貴霜的選擇,相當有限。

因為戰局的的主動權在曹魏,對手的戰鬥空間被壓縮,隻能被牽著鼻子走。

曹操最初的意思是在西域北側屯一手,但不是為了防守,而是要主攻。

他是想讓兵馬,主動銜尾殺上去,對方撤的時候,我們就跟進。

如果按曹操的意思打,就是張遼在前設伏,後軍穿過天山峽穀,主動進攻,從後邊莽上來,把貴霜軍夾在中間包餃子。

但諸葛亮提供了另一條思路。

如果張遼的埋伏被發現,因為當時的對手已經分散,聯軍各自歸營。

曹軍要用兵,就要分兩次,逐個擊破。

諸葛亮的方法是選一個利於全殲的大開闊地,讓對手主動投進來送死,己方蓄勢以待,省時省力。

曹操是全攻的策略,優點是快,主動性和後續的連貫性更強。

諸葛亮是先守,在守中藏攻,優點是能全殲,己身消耗小。

這是性格決定的策略。

對方要來奇襲,諸葛亮等在這,當頭給人一棒子。

這一刻,諸葛亮從容觀望敵勢。

而他有多淡定,敵方就有多慌亂。

薩息,克比爾,神衛軍統領阿瑟等一眾人,齊喝道:

“魏軍早有埋伏!”

“我們撞到了他們的埋伏裏……”

“收兵,快撤!”

魏軍既然早有準備,繼續往前攻,就是送死。

薩息,克比爾迅速傳令,想後撤收兵。

但側翼的草原方向,視平線盡頭,蹄聲又起,出現了一支曹軍精銳。

阿伏於等人對曹軍在西域的兵馬總數,判斷是基本準確的。

一共十餘萬強軍,駐守在西域。

但此時從草原方向殺上來的人手,則完全在他們的判斷之外。

趙雲從北關回鄴城見曹操時,曾奏報過,說他從草原以北,帶回來一支兵馬,半路分開,按曹操吩咐,去了作戰地點。

眼前這支精銳騎兵就是。

其他草原各部兵馬,都在薩息,阿伏於等人的判斷,或者說能探查到的位置。

但趙雲帶回來的兵馬,從草原以北奔襲過來,完全在他們的探查體係外。

為首兩員將領,卻是馬超,龐德。

曹魏當下有幾個神將門檻邊緣的將領,要多給他們提供領兵征戰的機會。

比如第一順位的太史慈,乃至關羽,張飛,龐德,馬超,高順等人。

多讓他們打大戰,錘煉兵鋒,至關重要。

決定性的戰役用神將,眼前這種伏擊殲滅戰,則正是練兵練將的好機會。

馬超,龐德從後方帶領兵馬殺上來,二人釋放的兵鋒,搖撼星月一般衝騰。

“後方還有伏兵!”薩息大駭道。

馬超是西涼軍出身,帶兵的特點就是迅快凶猛。

戰場還在紛亂之時,箭襲如雨,馬超和龐德,已從後方迅速切上來。

兩人用的是攻擊性拉滿的剪刀陣,從兩個方向,以各自為鋒芒衝上來,與敵軍短兵相接。

“先斬將,殺領頭的!”

馬超奔著一看就位高權重的薩息,直飆過去。

龐德則奔向看起來最能打的六軍團長克比爾。

此時軍塞的大門開啟,大量魏軍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