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隻得點頭答應,心下明白,龍睿陽不過是怕自已和寶玉多見麵罷了,什麼時候那麼急著回去要和兩個孩子一同用飯了。
這個醋壇子!
寶釵問道:“公主和世子呢,怎麼沒一起出來?”
黛玉道:“龍瑤龍珃兩個都留在別院了,因都太淘氣,街上人又多,王爺也不放心,把他們留在別院自已玩了。”
寶釵略沉默了些,沉思半晌方說出了口:“王妃想不想見見二太太,就在這後院住著,最近身子不大好,一直養在房裏。”
黛玉聽到了這久違的名字並不舒服,當年差點死在二太太手裏,心下反感便搖了搖頭,寶釵也知黛玉心思,也不勉強,又道:“不見也罷,隻是二太太這幾年間蒼老了許多,如今更是潛心拜佛,常提起王妃妹妹,說當年的事對你不起,隻盼著多念佛給自已贖罪呢,現在已是日薄西山,病入膏盲了。”
黛玉聽了寶釵的話不由得想起從前,自已在賈府生活了近十年,雖然她一直不喜歡自已,生活上也沒過於苛刻,心想著許是最後一麵了,便見一見也無妨,便對寶釵道:“寶姐姐帶我去見見二太太吧。”
寶釵一喜,王夫人也許是因為自已病重了,常常念叨著對不起這個,對不起那個,說的最多的就是自已母親和黛玉,此時聽黛玉答應忙引著往後院走,也不過幾步路,便到了後院,寶釵親自掀開簾子請黛玉進房,一股佛堂的香氣便傳了過來,黛玉見一老婦滿頭白發,滿臉皺紋跪在觀音像前,手拿一串佛珠,嘴裏念念前詞,輕輕走到麵前道:“二太太。”
老婦渾身一震,睜開半閉的雙眼,尋找著聲音的來源,見一風姿綽約的麗人正站在麵前,忙跪下磕頭:“罪婦給忠順王妃請安。”黛玉自坐下,虛扶一下道:“二太太請起。”寶釵等俱站在一旁,見黛玉免了禮便上前扶起了王夫人。
王夫人道:“罪婦自知有罪,唯有****念經以期能贖前罪之一二,感念王妃不念前怨,給罪婦一條生路,罪婦感激不盡。”
黛玉對過去的事本已釋懷,乍見了王夫人卻浮起了些恨意,因想起過去的事,便問出了口:“二太太,本王妃六歲進賈府,在賈府生活了九年,開始的幾年,二太太對本王妃也尚算不錯,已過了這麼多年,本王妃如今想知道,二太太當年為何討厭於我?不惜獲罪也要害本王妃性命。”
寶釵見黛玉問出了口,便帶著紫鵑幾個和丫頭們出去,隻留下黛玉的貼身丫頭侍立在旁。
“即是王妃相問,罪婦已是風足殘年,也不用再瞞,必會實言相告。”王夫人陷入了深深的回憶當中“當年罪婦比王妃的母親大四歲,姑太太十二歲時我進了賈家,本以為自已娘家的身份地位可以讓罪婦在婆家過著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日子,進府之後,別人尚可,惟有姑太太待罪婦並不親熱,罪婦心下不喜。姑太太是大家小姐,規矩極大,每常與老太太一同吃飯,從未主動讓罪婦同坐,罪婦自嫁進賈家,在姑太太麵前立規矩足足五年,罪婦心下不甘,又因罪婦夫君待姑太太比待罪婦好上千倍萬倍,若罪婦與姑太太有紛爭,必是罪婦的不對,心下妒忌,因此便心懷怨恨,待王妃進了府中,罪婦一瞧,王妃竟和當年的姑太太一般模樣,便起了報複之心,姑老爺活著之時,罪婦不敢動手,姑老爺過世之後,罪婦便起了害人之心,幸虧王妃福大命大,碰上了王爺,真是可喜可賀。自出了京城,罪婦每日念經,隻求能贖前罪,也保佑王妃身體康健,事事遂心。”